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倡导尽孝更要有制度保障

发布时间:2012-08-24 07:40  来源:法制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堂漫画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8月14日《新京报》)。

在我看来,新“24孝”行动标准发布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将“孝敬”细化为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实际行动,并切实强调了“孝道不是责任,而是机会”的含义。原因很简单,尽孝首先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一种不会等到“机会成熟才去尽孝”的情感表达,一种力所能及、从容自然的行动付出。新“24孝”行动标准的发布,若能让更多人理解“孝敬”的含义,并能促使更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切实践行,相信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能因此受益,更加温馨和睦。

然而简单分析不难发现,广义上尽孝的完成,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比如说,在新“24孝”行动标准里,对为数不少的“漂一族”而言,“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这样原本不是很复杂的事,很多人做起来却不轻松。在分析“工薪阶层为什么难于常回家看看”这个问题时候,有报道便总结出“请假太难让回家没有时间”、“买票太难让回家难度加大”、“生活压力让回家成本变高”等原因。当很多人的尽孝变得“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强调制度保障,也就显得大有必要了。

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上有父母”的人完成尽孝,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与环境条件作为基本的支撑。比如说,我们的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如果足够完善健全,每一个人对父母现在的养老、对自己未来的养老,便少去很多“前路茫茫”、“心里没底”的忧惧和担心;再比如,每位职工的休假权如果都能得到根本的保障、针对每位工薪阶层的收入分配改革都能尽早落地——进一步说,每位工薪阶层如果都能生活得更为体面、更有尊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有时间、有能力去完成比新“24孝”行动标准更高、更全方位的尽孝。

(作者:李记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