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将至。说到“七夕”的日期,人们大概都会以为从古到今,肯定是在农历七月初七。可是,事实上,古代镇江等地曾有过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习俗。
据南宋陆游《入蜀记》卷二引其京口友人王烜的话说:“京口人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盖南唐重七夕,而常以帝子镇京口,六日辄先乞巧。翌旦,驰入建康赴内燕,故至今为俗云。”这段话,不但指出了镇江在南唐以及宋代存在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习俗,而且认为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南唐常以“帝子”即王子镇守京口,镇守京口的王子,为了能在七月初七当天赶到“建康”即昇州(今南京)去与皇上共度“七夕”,所以提前到七月初六在京口先度“七夕”,从而形成了“京口人”七月初六度“七夕”的习俗。
对于王烜所说,陆游则认为:“然在太宗皇帝时,尝下诏禁以六日为七夕,则是北俗亦如此,此说恐不然。”对于这个问题,与陆游同时的洪迈在《容斋三笔》卷一“七夕用六日”中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诏:七夕佳辰,著于甲令。今之习俗,多用六日,非旧制也。宜复用七日,且名为‘七夕’。而用‘六’,不知自何时以然,唐世无此说,必出于五代耳。”
综合《入蜀记》和《容斋三笔》所说,“七夕用六日”的习俗,起源于五代,盛行于北宋初期,不但在南方,而且在北方也都盛行,以致当时的皇帝竟为此下诏加以禁止。尽管如此,至少到南宋前期,京口一带还存有这一习俗。至于这一习俗的形成,尽管陆游不同意王烜的说法,但他所说其实也并不能否定王烜的说法。
个人认为,“南唐重七夕”当与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日有关。作为“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也处在五代时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出生于农历七月初七。李煜在后周显德六年(959)被封为吴王,在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被立为南唐皇太子,同年嗣位为南唐皇帝,直到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南唐灭亡。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南唐为庆贺李煜的生日而“重七夕”,以致京口等地官员要提前到七月六日度“七夕”,这应该是有关联的,至少这也当是“南唐重七夕”的原因之一。而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文艺重心”(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六章),所以南唐“重七夕”而京口等地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风习,可能会影响到中原地区,以致北方也出现了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习俗。值得注意的是,李煜在宋太祖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初七生日那天吃了宋太宗所赐的药品,第二天就“暴死”。而宋太宗所下禁止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诏书,恰恰是在当年七月李煜“暴死”前后,从这种巧合讲,我们看到了李煜生于七月初七,与“南唐重七夕”以及京口等地人以七月初六为“七夕”之间,应该有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