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为作者1964年在省镇中校门口。
省镇中转眼120周年了,她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是我们心中智慧的灯塔。
我们一家有四人都是省镇中的校友。我大哥孙映康是省镇中1948年高中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调干上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分配在新华社任出国记者。我是省镇中64届高三(四)班毕业生,爱人陈佑是省镇中67届高二(二)班毕业生,儿子孙明亮是省镇中89届初三(二)班毕业生。
我们一家人经常谈到省镇中的话题,谈省镇中良好的校风。当时上学的时候,省镇中的学生大多来自镇江地区各县,班上工农子弟占大多数。他们生活艰苦朴素,学习刻苦钻研,我们这些长在城里的镇江学生也受到了感染,向他们靠拢,形成了良好的班级风气。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自习寂静无声,每天中午下课铃声一响,学校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同学们在“步步高”“彩云追月”等乐曲声中,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大食堂用餐,8人一桌,秩序井然,互相谦让。
因为我们都是住宿生,学校有时还会搞一些民兵训练。记得有一次夜间,我们正在梦乡,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了。同学们立即起床,黑灯瞎火穿好衣服,打起背包从学校出发去五州山拉练。有的同学忙乱中衣服穿反了,鞋穿反了……闹出许多笑话。学校的文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经常搞一些文艺会演,还与附近的部队搞一些联欢,举行一些球赛。夏收夏种我们还去戴家门农村支农,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至今还记得教语文的陆元康、应天士、万仲明老师。万老师粉笔字、毛笔字都写得很漂亮。教俄语的钱学良老师兼我们班主任,课余时间教我们跳集体舞,教我们唱俄语歌“东方红”。教历史的王汝卫老师,讲课不用稿,而且生动有趣。他讲课不是站在讲台上讲,而是在走道上来回走动。还有教过我和我爱人陈佑的数学老师徐熙纯,戴副金丝眼镜,相当儒雅。物理老师张兆松,大大的眼睛,一口淮安话。班上有调皮的学生经常学他说“物理”两字,弄得满堂大笑……
如今我毕业已40多年,最近一次聚会是今年5月11日。那天我们班的宫联荣邀请我们24位同学去扬中新坝他家聚会。老同学见面无话不谈,谈得最多的还是当年在校时最纯洁的友谊。全班同学现在已有7位同学离开人世,其中1966年英年早逝的于德江同学最让我们唏嘘。他在下放淮安白马湖农场时,一次坐船运送稻秧,不慎溺水身亡。
我们夫妻俩现已退休,这一生虽然经历了下放下岗,遇到不少磨难,虽然平凡,但也和谐幸福。母校的120岁生日,我们全家一定会去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