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合理利用比赛规则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发布时间:2012-08-08 07:00  来源:正义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羽毛球的发源地,羽毛球项目爆出了本届奥运会开赛以来最大的风波:在女双小组赛中,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为了避免在淘汰赛中同本国选手提前相遇,双方运动员都消极比赛,发球下网、回球出界,频频“失误”,引起了现场观众嘘声不断,各国媒体也一片哗然。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另一场韩国和印尼运动员的比赛中。赛后,伦敦奥组委和国际羽联经过调查和听证作出决定,取消这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资格,堪称史无前例的严厉处罚。

舆论并没有因为运动员被严惩而平息,而是继续逼问假球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让运动员公然违背奥林匹克精神作出这种选择?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竞赛规则。

在以往几届奥运会上,羽毛球比赛都采用的是单场淘汰赛,一场定输赢。但在伦敦奥运会上,赛制却发生了改变,分为小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小组赛阶段,由原来的一场定胜负变为三场比赛确定谁小组出线,使比赛出现冷门的机会减小,确保一些有实力的选手更顺利地晋级接下来的淘汰赛。新规则却带来了新问题,即队员可以通过输球来选择对手,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所谓“消极比赛”的场景。

随着于洋/王晓理和郑景银/金荷娜两对组合被取消比赛事件的持续发酵,新的规则也很快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中央电视台驻伦敦记者白岩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尖锐地指出:“任何不赢却可以获利的规则一定是糟糕的,而不应该仅仅去谴责个人。”面对指责,国际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丁表示:“我们还是认为小组循环赛制有它的优点,为羽毛球运动增加了价值。”他认为“选手应该力争每一场比赛的胜利,对于故意输球,我们完全不能理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在微博上留言:“有人辩护说,女羽输球是合理利用规则。但对规则的合理利用,都不能破这条体育伦理的底线:禁止假球。造假造到奥运会,还有什么伦理底线可守?”

其实,因为比赛规则而引发争议的场面在本届奥运会上并不少见。在女子场地自行车竞速赛的决赛中,中国选手郭爽/宫金杰率先冲过终点,却因为郭爽压蓝线被判犯规,到手的金牌变成了银牌。其实在具体的规则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到底提前多少米才是犯规,这一模糊的规则也使裁判的判罚饱受争议。

奥运比赛正酣。规则的争议很自然地引出这样一个问题:有瑕疵的规则要不要遵守?英国《泰晤士报》就曾评价道:“这样的坏规则不会促使高尚道德的产生,而只会带来演技的上升。”

但“坏规则”是打假球的理由吗?假如大家都以规则不合理作为不遵守的理由,奥运会还能走过百年而愈显活力吗?既然选择了参加这场盛会,就应该遵守它的游戏规则。不要忘了,运动员们曾经面对奥运五环旗宣誓“将以真正的体育精神,参加本届运动会比赛,尊重和遵守各项规则”。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也谈到,“不在于你是否获胜,而在于你怎样去比赛,品德远比奖牌重要”。

纵观历届奥运会,比赛规则一直在不断变化,以期能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托马斯・伦丁就表示,“世界羽联将在奥运会结束后,花几个月,甚至一年来对奥运新赛制进行全面评估”。

“明天改进规则和今天遵守规则是两码事。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道德不是大棒,无论是奥运、中超还是业余野球,它都是总规则。”央视评论员杨禹的观点也许更值得提倡。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