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就业难”已成困扰广大学子的普遍问题。今年6月,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相比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农民工的月收入要更高,一些有技能的农民工,旺季月收入过万元,超过一些白领。(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等同于农民工,均属“两千档”之列,甚至比农民工还低,许多人感到惊诧;包括某些专家,也认为大学生“贬值”了,甚至高唱“读书无用”的论调。殊不知,大学生起薪比农民工低,仅是一种暂时现象,实属正常,不必对此大惊小怪。可见,拿大学生与农民工比工资,是一种短视行为。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是个不争的事实。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更高的、甚至是歧视性的就业门槛,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明确规定,本科以下学历者免谈。这无疑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书读得越多、学历越高者,掌握的知识越全面,因而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只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文凭,不但很容易就业,而且可以找到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获取较高薪水的工作。也就是说,读书是有用的,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是与人的生活质量成正比的。
但必须正视的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专业不一定对口,加之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很难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特别是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今天,这类大学生与农民工争抢饭碗,尚无优势可言。再看看农民工,包括与大学毕业生同龄的青年农民工,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或辍学学生。他们中有的10多岁就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学得一技之长,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站稳了脚跟,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
因此,在强调劳动技能的企业,一个熟练工要比一个大学毕业生吃香得多。大学毕业生要与农民工争抢饭碗,就必须低薪就业,享受与农民工同等的工资待遇,甚至于更低。但是,大学生“价低”于农民工现象,不是永恒不变的。当大学生经过几年工作实践的历练之后,其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将会逐渐得到有效的运用和发挥,纷纷向管理和技术岗位转型,其工资待遇也相对会比农民工高出许多。
由此可见,大学生“价低”于农民工,是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时的一种社会常态,是大学毕业生在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必对此过于忧虑,更不必对此进行过多的干预。更重要的是,别动辄就拿大学生与农民工比较,他们原本就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大学毕业生凭知识吃饭,上大学是为了日后的厚积薄发;而农民工是靠体力和经验谋生,经过多年的磨练,才日积月累到今天的成就。也就是说,大学生与农民工之间,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