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解析:解放战争是否存在第三条战线

发布时间:2012-08-03 06:5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

“两条战线”论断的形成过程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围绕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斗争,中国革命由此进入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进程的发展,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 “两条战线”的论断也逐渐形成。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在玩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和平阴谋的同时,对解放区发动了军事进攻。对此,毛泽东于1945年12月5日指出:“目前我党一方面坚持解放区自治自卫立场,坚决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巩固解放区人民已得的果实;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区域正在发展的民主运动(以昆明罢课为标志),使反动派陷于孤立,使我党获得广大的同盟者,扩大在我党影响下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77页。在此,毛泽东第一次将解放区的反击与蒋管区的民主运动并列看待为两个方面,并明确认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标志是学生运动。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发动全面内战,并于11月召开其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关闭和谈之门。对此,毛泽东在1947年1月1日的《新年祝词》中指出:“中国人民仍在经过两种努力来继续争取和平,即解放区各阶层人民粉碎反动派进攻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国民党统治区各阶层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日见高涨的群众运动。中国人民的这个联合意志将要确定地压倒任何反动分子的意志,从而使各党派间诚意的和平谈判和全国范围内真实的和平生活成为可能。”《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1页。在此,毛泽东提出要经过“两种努力”来压倒反动派,实现真正的全国和平。而这“两种努力”与前文的“两个方面”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指解放区人民的反击斗争和蒋管区人民的民主运动。并且,毛泽东在此明确指出,这“两种努力”是中国人民的联合意志,将确定地压倒反动分子的意志。

一个月之后,即1947年2月1日,毛泽东在《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中提出:“这次革命的动力是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而以解放区为主。解放区的胜利越大,高潮就来得越快。”《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220页。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两条战线”,标志着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论断的正式形成。毛泽东在此提出的两条战线,即“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和前文的“两个方面”、“两种努力”的内容都是一致的,都是着眼于解放区和蒋管区人民,只是将解放区人民的反击斗争和蒋管区人民的民主运动统称为人民运动。他还特别说明了这两条战线的主次之分,即以解放区的人民运动为主。“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这两条战线,是毛泽东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而提出的,其内容与毛泽东前期思考的结果是一致的,是毛泽东对这一问题长期探索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同日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这一党内指示中指出:“蒋介石区域的伟大的人民运动发展起来了。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因国民党压迫摊贩而引起的上海市民骚动和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而引起的北平学生运动,标志着蒋管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涨。”“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毫无疑义地将要到来,并可能取得胜利。”《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12页。毛泽东再次指出学生运动是蒋管区人民斗争新高涨的标志。但是,在这里与“蒋管区人民运动”并列的是“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不是“解放区的人民运动”。

表述出现变化的问题在几个月后再次出现。5月30日,毛泽东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这段论述正是传统“两条战线”观点的依据。毛泽东这里再次提出的“两条战线”,不是此前所提出的“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而变成了“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和“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在这篇评论的结尾,毛泽东又强调:“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一方面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一方面是蒋管区人民斗争的前进,其速度都是很快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24-1225、1227页。可见,“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和“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在含义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为什么对于“两条战线”的表述会出现这些变化,毛泽东对此没有直接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笔者不揣浅陋,谨作出以下分析推断:

第一,从内容含义来看,“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学生运动”,分别与“解放区的人民运动”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存在着本质上的对应关系。毛泽东第二次对“两条战线”的表述,即“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 和“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着重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和学生运动对蒋介石政权的斗争,简单地说就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学生运动。而其中的学生运动正是蒋管区人民运动的标志。依照这样的逻辑,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应该就是解放区人民运动的标志。对此,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指出,但有类似的论述,如:“在战争期间,革命高潮主要表现为军事的胜利,这不但中国如此,外国也是如此。” 《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29页。另外,从历史事实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来看,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当作解放区人民运动的标志,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可见,毛泽东两次提出解放战争的“两条战线”,第一次表述是用完整的内容来概括,第二次表述是用标志性的内容来概括,第一次表述是第二次表述的基础,两次表述的实质内容是相同的。

第二,从文章体裁来看,《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闻评论,而新闻评论有着不同于其他文章体裁的特点,要求观点和文字更直接有力、通俗鲜明。如果解放战争的“两条战线”在此使用“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这一表述,显得有些笼统、抽象。因此,毛泽东在此就用“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的标志性内容即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学生运动来概括,突出“两条战线”与蒋介石政权的直接斗争,显得更为具体生动,也易于理解。

这样的解释,不仅符合毛泽东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总体观点,也可以统一他的前后论述。传统的“两条战线”观点正是没有注意毛泽东这两次表述的内在关系,从而对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论断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只注意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忽略了整个的“解放区的人民运动”。“第三条战线”观点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起义运动”,因“国民党爱国官兵”是属于“蒋管区人民”范畴,所以应是第二条战线即蒋管区的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总之,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是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尽管前后表述有所不同,但依照其总体观点和表述的实质内容,毛泽东提出的解放战争的“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其中,解放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蒋管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学生运动。

(作者:占善钦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