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工资上涨不一定意味着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2-08-01 07:46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全国28个省、市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28个省、市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各省、市CPI同比涨幅均在5%以下,居民收入增幅均跑赢CPI。

每到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有网民互相调侃自己拖了数据的后腿。不管真实收入增长与数据是否有出入,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工人的工资确实在上涨。这种趋势从这几年一些主要劳动力输入大省每到春节之后的大规模用工荒看得很清楚。珠三角地区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普遍在2000元以上,各大城市最低工资这两年也在不断往上调。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努力也确实受到一定效果。这些都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实际工资在增长,另一方面CPI上涨趋势得到控制。6月份CPI已经跌破3%,只上涨2.3%,据说第三季度更可能降至2%左右。这说明人们的生活将变好,手中的货币不仅更多而且更值钱了吗?事情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但在容纳中国就业人口80%以上的民营企业中,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没有明显提升,原因是外贸企业不仅没有产业升级,而且在全球经济新环境下,中国工人的成本反而在上升,外贸企业的利润率反而在下降。而在国内,内需市场持续不振,大量中小企业生存艰难。换句话说,虽然工人的市场价格提高了,但实际上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没有提升,企业效益比较差,没有能力提升工资,这就导致供需失衡,出现用工荒。

对工人来说,工资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好日子,因为工厂可能为了降低成本大幅削减工人,更多的工人将面临失业。这就是经济通缩可能带来的惨淡景象。事实上,中国经济一直面临紧缩危险,即使在通胀严重、房价飙升的时候,货币现象的通胀和实体经济的紧缩都同时并存,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和国家投资大行其道的过去几年,实体经济过热也只出现在钢铁、水泥等与房地产和基础投资密切相关的领域,真正与技术升级和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产业并没有“热”起来。等到房地产调控起到效果以及政府投资效应消失,那些原本一直疲弱的实体经济看上去更加孱弱。去年以来,国内煤价已经整体下降近10%,大量企业削减用电量减少开支。国内钢铁市场更是产能过剩。这些过去“热”的领域如今已经进入寒冬。同时,全球经济不景气也在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美国制造业已经有回迁本土苗头。而在上周,欧盟即将开始对国内太阳能出口业的反倾销,国内太阳能行业利润降低,工人流失严重。

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隐忧。看上去工资上涨,CPI降低,居民收入增幅跑赢CPI,但中国工人将面对的可能不是普遍提升工资的好时光,而是大量隐性失业。事实上,近几年的用工荒就是工人劳动价值下降和国内货币通胀矛盾的体现,在人口红利和外贸红利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这种矛盾还不会带来严重后果,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这种景象一定难以持续。(朱迅垚)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