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根据调查,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
(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几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曾表示,毕业生起薪与农民工工资的差距正在缩小。而后,有新闻报道称长三角地区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实际月收入平均为2667元,不如长三角某些技术工种的农民工工资。如今,却是7成大学毕业生起薪低于2000元,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
审视此番大学生就业愈发逼仄的现实,笔者以为:大学生需要务实,而教育,尤须反思。无疑,大学生需要务实的理由,最显著的无非是大学普及,高等教育的远精英教育、亲大众教育的倾向,大学不是“龙门”,没有所谓的“铁饭碗”,大学生若想有个好的发展图景,勤奋努力才是路径。
而教育的反思主要针对下述三点。一者,高校设置专业缺乏前瞻性的通盘考虑,盲目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不堪。
二者,严格考核管理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在高校,存在这么一个悖论:名义上讲,称谓为讲师,工作是“传道解惑”,实质而言,授课只是一些大学老师的副业。倾心于科研,校外的开店营业、承包工程、设辅导班等才是主业。此番“主业”不是不允许,但不能本末倒置。照本宣科且隔三差五接电话的讲课,不如不上。再者,均衡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利于缓解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荒”的市场发展窘境。
当下,社会对大学生安慰集中在“须务实”、“发展后劲、职业和薪水提升空间都是农民工所无法比拟的”等话语,然而,这些都是立足于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拥有积极进取的品质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前提。换言之,学生在大学生中如果缺乏有序的规划,不学无术,专业基底不强,毕业后一旦专业不对口,除却体验过大学生活,开阔了些视野,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如此一来,与高中毕业生有何不同呢?而我们所说的“从基础岗位做起,边学边积经验,通过几年历练……薪酬自会提高”,有目标与志向的新生代农民工难道做不到?
既然如此,针对起薪低的逼仄状况,大学生须务实,及时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而大学也不应是只管“产出”不顾“售后服务”的旁观者,尤须反思教育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