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经与该校体育教学部确认,该消息属实。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见7月24日《大河报》)
大学开“爬树课”,听起来挺逗。但如果看看北京暴雨中市民求生技能之孱弱,也许晚来的这一课就显得有些严肃。一方面,现代社会集聚了越来越大的危险系数,暴雨、地陷、地震、雪灾……临危不惧的勇气有时不如应急避险的能力更为靠谱;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很少关注生存技能,夏天溺亡的儿童,火灾中施救不当的成人,要么是靠行政禁令警醒,要么是以道德救赎遮蔽,缺课的内容有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几天,网络上疯传“汽车淹水逃生用头枕破窗”的方法,这缘于北京暴雨中,34岁的车主丁先生在积水最深达4米的广渠门桥下溺水遇难。据悉,危急之下,丁先生想尽办法自救,还用头去撞车玻璃,但头都破掉了,也没有撞开。遗憾的是,就是这个所谓“头枕破窗逃生法”,也只是网友臆断的山寨版。“百度百科”新浪官方微博随后辟谣称:“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等的4S店人员均表示,厂家并没有头枕可破车窗的设计”。而据美国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第5季“逃出落水车”实验显示:在汽车沉入水中淹没车窗后,无论是电动车窗还是手动车窗,只要车内还有空隙,就无法打开。此时,只有通过安全锤之类的专业工具,才能击碎车窗玻璃。常识上的以讹传讹,在成人世界尚且如此尴尬,孩子的逃生技能就更近乎稀薄。只是,有多少私家车主会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置一把安全锤?再看看城市公交车上七零八落的安全锤,公共风险防范意识可见一斑。
别小瞧“爬树课”,这个看起来似乎有些幼稚的课程,却早已在世界不少高校有了丰富实践。譬如康奈尔大学户外体育部就给学生提供“爬树课”,这门课程教会你: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也许这样的课程你一辈子也用不到,但如果有需要用到的场合,也许会救你逃过一劫。
别把“爬树课”当做一场玩笑。今天,我们是该停下来等等人性的温热、生命的敬畏、谋生的技能……“爬树课”虽然开得有点晚,总好过对风险的不知不觉、对意外的后知后觉。有些常识与能力,远比大道理来得更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