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那些年,我们一起唱的歌

发布时间:2012-07-25 07:21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老照片颜色已经发黄,但心中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

1964年夏,我考入江苏省镇江中学,当时的镇中对全镇江地区招生,我们班有来自市区、丹徒、丹阳、扬中、武进、溧水、江宁等地的同学。这种“广纳四方生源,城乡同学融合”的做法,营造了省镇中包容、平和的人文气氛,正是这种氛围,给了我们这些有点小资情调的学生几多温馨和向往。

“书声琅琅、歌声荡漾”,省镇中美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常让我去回味。学生会的广播站一日几次播放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像“马儿啊,你慢些走”“边疆处处赛江南”“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我们都是跟着广播哼会的。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跳集体舞就是印象较深的一件事。记得上高一不久,学校在两节晚自习课的课间,组织全体同学跳集体舞,随着广播里“哆啦发啦啦、哆嗦咪嗦嗦……”的旋律,男女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外的场地上围成一圈,和着节奏,拍着手,跳起了欢快的交谊舞。尽管不拉手、不搭肩,但我们几个尚存几分青涩的小男生开始还是羞于和女生跳的,倒是女生比我们大方得多。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阶级斗争剑拔弩张的岁月,学校能给学生们在校园撑起一片和谐的小天地,真是难能可贵。

学校还成立了各种文艺社团,像话剧队、舞蹈队等,并经常组织开展歌咏比赛和文艺会演,高二期间我就参加了两次活动。一次是高二上学期,学校话剧队在王联元老师的带领下,排演了由同名话剧改编的独幕剧《胜利在望》,讲的是越南南方游击队斗争的故事。高二(三)班的冉荣华同学扮演一个老游击队员桑大伯,高二(四)班的方菲同学扮演女游击队长阿欣,高一(一)班的陈琨同学扮演美国顾问威尔逊,我呢,跑龙套演一个南越伪军,虽然只有二三句台词,可排练对台词倒也一本正经。与此同时,镇江市要举行专题歌咏大会,学校抽调高中部学生组成近百人的合唱队,排练大合唱“战斗吧越南南方”,洪蒲生、翁启天等一批青年教师不仅作词谱曲,还指导排练演出,他们的才华,他们的激情,深深打动和影响着我们。第二次是在高二下学期,也就是老照片所记录的这一次。1965年7月解放军出现了继雷锋、欧阳海后又一位英雄人物——王杰。他为掩护12位民兵,在训练发生意外时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1965年11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向王杰同志学习的号召。1966年初我们班排练了大合唱“王杰颂”参加全校歌咏大会。班上的陆兆岚和陈华同学负责教唱和排练。合唱有三首歌,其中第一首是歌唱王杰在国防施工中吃苦耐劳精神的,歌中唱道:“青云山呀,好风光,漫山遍野果谷香,果谷香。钻机隆隆叫,号子震山冈,隆隆叫震山冈,这是为的哪一桩?原来是工兵战士施工战斗在山冈,在山冈。有一个小伙叫王杰,干起活来像打仗,你看他挥汗如雨干得欢,欲与愚公比短长,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有他。”

那时学生没有统一的校服,为了演出效果,我们的班主任干平一老师为我们向驻扎在学校隔壁七里甸的某部队借来了军装,当同学们第一次穿上神往已久的军装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为了纪念这次演出,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在学校大操场拍下了这场照片。

照片上,红旗下“王杰”(苗大同学扮)身背钢枪,手捧毛主席著作,仰望着远方。全班同学在塑像前排成四排,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宽大的军装,凝重的表情,折射了那个年代的特征。美中不足的是不知怎么搞的,全班40位同学,照片上竟少了两位(艾迂和蔡慰祖)。谁也没有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为我们班唯一的一张合影。因为不久“文革”开始,学校内乱,同学们再也坐不到一起来了。

(崔厚民:省镇中67届高中毕业生)

(作者:崔厚民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