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别把汉语词典当成道德词典

发布时间:2012-07-24 07: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商务印书馆历时7年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弃选了“剩男剩女”等一些新词酷语,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热议。负责主持第6版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江蓝生称,不收录剩男剩女只因社会责任。

(7月19日《新京报》)

听了这样的解释,产生了一种幻觉,这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道德词典?莫问是非,只问道德,只选那些看起来很有责任的词,而把那些看起来不太美的词弃之一边。可是笔者还是有点不解,收录“剩男剩女”怎么就没有社会责任了?

江蓝生对此的解释是,“有些词一旦被收录,它们将堂而皇之地进入普通话,在使用中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特别是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词,没必要过早收入,过早聚焦,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再收也不迟。”这里讲了两点,其一,“剩男剩女”折射了社会阴暗面;其二,将“剩男剩女”收入词典会产生不良效果。

这真是一种泛道德化。“剩男剩女”怎么就反映社会阴暗面了?不收录就不会被人使用了?现代汉语词典那么多词,难道都被所有人掌握并大量使用了?“剩男剩女”本身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而且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甚至有加剧的可能。见到问题不敢正视,走路想绕,说话想避,难道就能躲过问题?这种心态着实让人惴惴不安。通过把“剩男剩女”收录词典,来激起社会重视,推动共识形成,进而把问题解决掉,这不是好事吗?谈责任,这更有责任,怎么责任反倒成了“剩男剩女”入选的“拦路虎”?

任何一种词典,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做到对社会上新出现的词语一网打尽。在收录过程中,漏掉一些新词酷语这也能够接受,但人们不能接受的是,那些深刻折射社会现象,并且已经得到公认的词语,怎么可以拒之门外?这是专业性的问题,如果连已经大量使用的词语都会漏掉,那是专业能力有限,实在不堪修编重任。人们更不能理解的是,因为一些纯主观的理由,特别是预设了一个责任前提,自以为是地把一些词语挡在门外。事实上,“剩男剩女”这样的词语与责任也不矛盾,与不收录相比,收录反而更显社会责任。相关方面到底是道德泛化,还是讳疾忌医?甚至不得不怀疑,相关方面有可能是为自己的遗漏生拉硬扯造出了一个理由。

汉语词典不是道德词典,不应该将其泛道德化。我们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当前语言生态的词语,而不是一个充满着道德说教的词典。即便讲道德和责任,也不能过于狭义化。讳疾忌医不是责任,回避问题不是责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责任。因此,“剩男剩女”不收入词典实在没有道理,这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学术风格和风度。

(作者:毛建国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