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演讲秀”能否浇灌贫瘠的社会言词

发布时间:2012-07-11 07:20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东财”、“被就业”、“蜗居”、“蚁族”……这些潮词出现在大连一些高校的校长演讲词中,这些演讲是发表在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关心学生遭遇的问题,表达学生面临的困惑,曾经遥不可及的校长变得亲切起来,乏味的仪式变成了珍贵瞬间。 (7月5日《半岛晨报》)

从2010年华中大的校长“根叔”开始,大学校长的时尚演讲成为每年暑假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盘点一下,几乎各地媒体都关注了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的“口才”,不管是文艺青年型、朴素直接型,还是潮人潮语型、哲学睿智型,都被反复把玩。大学校长也越来越重视这个演讲,为了不丢人现眼,最好能出点小彩,得到学子掌声而非嘘声,无不精心准备,设置“亮点”减少“尿点”。这种“围观”,已成一种社会现象。

固然,这首先是大学校长在人文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大学校长不是官员,也不仅仅是教育学术的组织者,更是精神思想的领导者,他们的气质、风范,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风采的呈现者,官话连篇、套话连篇、不顾学生感受、不采取学子喜欢的语言,只能是自说自话、自绝于莘莘学子。但如果只满足于围观校长一年一度的上台表演,这事儿未免被浅薄化理解了。社会对此现象的热情追捧,已经超越了象牙塔的范畴——那是一种殷殷的期待,没有这样的期待,大家会关心与自己基本不相干的校长讲话?他们再有趣再贫嘴再会调侃,会比郭德纲赵本山们还能整?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秀,切合的社会现实是:从言语表达,到人文情怀,到精神世界,我们都正在遭遇一个不断矮化的时期;官僚化的语言、庸俗化的追求、自利化的精神,全方位地侵袭着我们。陈丹青、张维迎等知名学者,都在不同场合痛陈“语言的腐败”——官话套话无处不在,空洞无物,毫无内容,却个个自得其乐;演说者总是高高在上,一副主宰训话的姿态,没有平等对话的意识,听得进去听不进去不重要,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出现断层,各说各话,互不搭界。

大学校长的“演讲秀”,成为最有可能改变的“拐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词汇语言,表现了对听者的尊重,这是一种姿态;讲求哲理与文采,抵制官僚语言,激活了人文情怀;追求新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呈现了思考与独创的力量……尽管有些校长的演讲并没太多实质内容,甚至涉嫌作秀和毕业生“套近乎”,但避开空话假话虚话官话,多说大家爱听的话,起码是姿态上的进步。大家也希望这只是一个起点,这种现象能够走出校园,不仅改变校长,也改变企业界、政治界,改变民众之间的言论语调和语言风格,期待日渐贫瘠的社会表达得到浇灌,言语丰富一些,人文精神多一些,思想境界高一些。总之,让我们的人文精神站立起来。

(作者:毕诗成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