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武,1899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正白旗屯人。青年时投身绿林,报号“天照应”,后被招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军骑兵第二旅任排长。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抗战,因在三间房战斗和撤离省城战斗中立下大功而被破格晋升为新编旅旅长。
1932年3月初,在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伪省长后,张锡武愤然脱离马占山部,率所部冲出省城,开往兰西、青冈等地,将部队改为黑龙江民众自卫军,自任司令,继续高举抗日旗帜进行抗战。张锡武作为马占山的部下能够采取这一勇敢正义行动,对马占山本人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也是促使他后来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5月,马占山再举抗日旗帜。6月28日,张锡武被马占山任命为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副军长。他与军长李海青率3000余将士转战在中东路两侧,曾三袭昂昂溪,骁勇善战,卓有战功。
同年底,当军长李海青率部撤往热河时,他决心留在这块养育他长大的黑土地继续抗战。他率余部在青冈、兰西、肇东、安达、木兰、望奎等地与日寇周旋血战。
1932年12月1日,张锡武部在肇州西北的头台站与日伪军3个团遭遇。时值天寒地冻,张锡武的坐骑因未挂掌,不能驰骋,激战中坐骑被流弹击中,陷入险境。他临危不惧,迅速换了坐骑,身先士卒冲杀在阵前。将士们在副军长的激励和带领下,前仆后继,奋力拼杀。经过5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最后数百名将士与敌展开了白刃战才杀出了重围,转移到兰西、明水、林甸一带。在这场恶战中,虽歼灭大量敌人,但义勇军也有数百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2月底,日伪军出动3个旅的兵力,包围了驻扎在林甸的张锡武部,并威逼利诱其投降。张锡武藐视敌人的叫嚣,率全体将士猛烈反击。经一场恶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出包围,将部队撤到安达一带。在这次突围中,又有数百将士倒在血泊中。
进入1933年,黑龙江境内的大部分义勇军或撤入关内,或溃散瓦解。日伪重兵死死咬住张锡武部不放,张锡武部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张锡武指天发誓:宁愿战死,绝不屈服于小鬼子。他连续数月率部与敌展开游击战,乘敌不备突袭敌人据点,夺取枪械、给养补充自己。
当年秋,张锡武率部攻打安达车站时,数千日伪援军赶来并将张锡武部包围。张锡武亲临火线,爬上屋顶架起数挺机枪向敌猛烈地扫射,掩护部队撤退,他本人是最后一个突出重围的。这次战斗之后,部队损失过半,元气大伤。
1934年,日伪采取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建立联保组织,网罗汉奸走狗和便衣特务配合日伪军出没山林草莽,“围歼”义勇军余部。张锡武部活动越来越困难。但张锡武仍率部巧妙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10月15日,张锡武率部1000余人由青冈、望奎绕至肇东,拟与大赉方面的义勇军会师。由于汉奸告密,部队又遭日伪军三面包围。天上敌机狂轰乱炸,地上敌人重兵堵截。张锡武率部几经突围,未能成功,伤亡惨重,近千名将士为抗日救国战死疆场。最后张锡武只率10余人冲出重围。
虽然部队瓦解了,但张锡武没有灰心,他决心重整兵马,再起抗日。这时松花江下游一带我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正在迅速发展,张锡武决计转入下江。为了避免途中日伪军警盘查,张锡武遣散随从,约定到松花江下游的通河、汤原一带集合。张锡武只身化装搭乘火车东行,不料在车上被汉奸识出,于1934年10月18日被捕。
张锡武被押在齐齐哈尔伪陆军监狱。敌人软硬兼施,劝他投降。张锡武大义凛然,重刑之下不皱眉头,重金面前不丧气节,含笑引颈,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作者单位:东北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