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镇江市委主要领导研究部署工作时,一再强调多一些操作性思维,并在调研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规划建设、化工园区整治和环境保护、饮用水安全、秸秆禁烧等热点问题时,身体力行谋实招,推动了问题的有效解决。
镇江的发展,对于操作性思维的需求,不亚于重大项目。推动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战略谋划,也需要针对一个个重大问题、具体难题,拿出切合实际、管用的解决思路和办法。现在看来,后者显得相对“稀缺”:大的方向性思路基本定型,但缺乏操作性举措作支撑;讲问题的多,出点子的少,金点子就更少了。
开展“对标找差、创先争优”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厘清“对什么标、找什么差”,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各级在认清差距和不足之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实质上,找问题并不难,一些问题也早已心知肚明,甚而有些同志谈起问题来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论及解决之道却是苍白无力,跳不出空洞、粗线条的老套路。
针对这一现象,必须把强化操作性思维,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操作性思维从何而来?一定是来自于与时俱进的学习,真正懂行才能知晓解决具体问题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只有“专家”才能干成具有专业水准的事;一定是来自于紧贴实际的钻研,保持一种把矛盾和问题当作“对手”的兴奋感,摸清实情、深度剖析、精细探究,方能把握问题本质,掌握内在规律,找到科学方法,打好推动发展的主动仗;一定是来自于广泛、充分的集思广益,一个人的智慧始终是有限的,思路、办法和首创精神蕴藏于群众中,把大家的智慧之泉汇聚起来,就能掀起“头脑风暴”,形成破解难题的攻坚力量。
当前强调操作性思维,还要防止几种认识误区。操作性思维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就事论事、单项应急,而应该是针对一个问题实施标本兼治的系统解决方案;并非只重战术、脱离战略的短视目光、短期行为,而应该是建立在全局考量和长远谋划基础上,“步步为营”的深谋远虑;并非生搬硬套、因循守旧的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而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精确制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思路创新。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镇江,迫切需要多一些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的操作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