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关于西藏币制改革的交涉及影响(1959-1962)
戴超武
〔摘要〕中国政府在解放军进藏前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在藏区继续流通藏钞、藏币、银元和印度卢比。在1959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之前,中印两国在藏印贸易以及货币流通上的矛盾,尚未影响到中印关系和藏印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作为平叛后中央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藏区进行币制改革,收兑藏钞、藏币,禁止外币主要是印度卢比的流通,禁止金银出境。这一举措对藏印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西藏平叛后中印外交斗争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印两国就有关习惯贸易问题、兑换时间和兑换率以及银元外流等问题进行的交涉,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币制改革,藏印贸易的传统模式基本宣告结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币制改革,以及迫使印度撤销其驻藏商务代表处,达到了清除印度在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目的。
〔关键词〕藏印贸易;西藏币制改革;西藏民主改革;中印关系
作为平叛后中国政府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藏区进行币制改革,收兑藏钞、藏币,禁止外币主要是印度卢比的流通,禁止金银出境。这一举措不仅对印藏贸易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印藏经济关系而言,通过币制改革,长期在西藏地区流通的印度卢比、银元等货币遭到禁止。同时,随着中国在西藏地区设立海关、进行外贸管理,藏印贸易的传统模式基本宣告结束。中国的政策虽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印度政府在平叛后对西藏再次实行的贸易管制和禁运政策的反应,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印关系来说,中国通过币制改革,以及迫使印度撤销其驻西藏的商务代表处,达到了清除印度在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目的。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货币统一措施和过程、藏币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关于中央解决藏币问题的决策【主要论著包括:《解放西藏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西藏自治区志·金融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多杰才旦、江村罗布主编:《西藏经济简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肖怀远编著:《西藏地方货币史》(民族出版社,1987年);宋月红:《人民币在西藏地方取代藏币的历史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王善中:《人民币的诞生与新中国货币的统一》(《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第3期);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宋赞良:《关于藏币问题》(《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宋赞良:《和平解放时期西藏的财经工作》(《中国藏学》1989年第4期)】,而对中印两国围绕着西藏币制改革进行的外交交涉和斗争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尚未展开讨论。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近解密的档案,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对藏币的政策和中印在西藏货币流通问题上的矛盾
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在藏区大量流通的货币主要是藏钞、藏币、藏洋和印度卢比【参见《解放西藏史》,第444-445页。此处藏洋系四川藏洋,20世纪初期清政府铸造发行,是当时川滇藏区通用的法定银币】。历史上,西藏许多地区的贸易基本上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自16世纪中叶开始,尼泊尔一种银币“章噶”(tramko)流入西藏,作为交易媒介开始流通起来。章噶是一种银币,因铸造时掺铜而成色不一,在使用中经常发生纠纷【参见肖怀远编著:《西藏地方货币史》,第12-13页】。英国自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不断向西藏扩张,通过1890年的《中英藏印条约》、1893年的《藏印续约》、1904年的《拉萨条约》等,迫使清朝在西藏开放了江孜、噶大克、亚东等地为通商口岸,并规定对英印商品不抽税。这些条约为英印商品大量倾销到西藏地区打开了大门,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印度卢比也开始在西藏地区流通。当时在西藏流通的卢比,质地较好,含银量达80%以上,“在藏行市与我国大洋相若,藏境各地一律行使,信用之高藏币莫及。藏中僧俗多感藏币之不可靠,富有之家咸藏卢比。智识较新者,且多以卢比存入印度之外国银行中。至我国现行之法币,在藏非惟根本不能使用,亦且无汇兑之行市也”【《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84页】。西藏当时计算进出境物品的价值均以卢比为单位。卢比成为西藏阿里、亚东、帕里和山南部分地区交易和金融市场的主要货币,在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也有流通。西藏地方政府在20世纪初期设立扎其列空(金融管理机构),
建造造币厂和夺底电站,开始铸造货币,后又印发纸币。藏币主要有银币和铜币两种,藏钞为1913年开始发行的纸币,有单色和套色印刷各五种,也称为藏银。藏币和藏钞的面值从100两到1钱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