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但禁令下达之后,全国的高尔夫球场数为何反而从当年的100余家增加到现在的600余家?(6月21日央视《新闻1+1》 )
对高尔夫的“限建令”连发数道,而“顶风建场”现象却愈演愈烈,18洞、27洞、36洞……一个个“黑洞”隐藏着对大片土地的违规侵占,对大量水源的疯狂掠夺,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戏弄,甚至还隐藏着权钱交易的腐败黑幕。
高尔夫球项目的泛滥成灾,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土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进而威胁农林生产的民生保障线。曾有报道指出,在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高尔夫球场竟有上百家,河北许多球场私挖水井,却又少监管;北京高尔夫球场一年浇灌草皮流失掉的水,够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用水量;在大连,球场用饮用水浇草,导致周边村民无水做饭。甚至有球场让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流入水库,造成严重水体污染。
一些地方政府为追逐名利,明知政令禁止却还巧立名目暗渡陈仓,要么打着生态建设、园林开发的名头规避政策;要么以发展地方经济,引进外资为幌子,逆势而上。
为什么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这里面有丰厚的经济利益在作祟。高尔夫球项目能带动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引领高档住宅和别墅项目的跟进,从而在原本高额收益的“土地财政”上推波助澜。一个高尔夫项目要上千亩土地作为支撑,这对一些靠出卖国有土地确保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而言可谓收益颇丰,后续引进的房地产和配套产业更能赚个满盆收,还有税收和外资引入的蛋糕。
但是,在浮华政绩背后,土地在大肆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高尔夫球项目把富人聚集在此,把穷人隔开。墙内富人享受着高档奢华的娱乐,墙外失去土地的农民却失去谋生的手段和保障。
对违规高尔夫项目必须下狠心、出重拳治理。谁审批的、谁签字同意的、谁划拨的土地,要一揪到底,要知道对“小球”的纵容就是对民生的侵占。莫让民生掉进高尔夫球“黑洞”,这不仅关乎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更关乎民生的底线。(程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