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法国高考题给我国高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2-06-27 08:02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一份今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据悉,哲学类题目分为文科卷、理科卷、经济社会科卷等。其中文科卷的题目为: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2、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吗?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理科卷的题目为:1、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3、解释卢梭《埃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考生可以自选一个题目回答。网友们评论说:“独立的思想就是这样培养的”。

其实,早在2008年,法国的高考题,就曾引起国内网友的关注。当年的高考题也是考生“三选一”———“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从这些题目看,法国的高考题具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有多个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二是所有题目都给学生很大的思辨空间,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

我国高考作文题,一直存在一个通病,即“主题先行”,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一个主题行文。很显然,这样的题目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难以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还催生了范文、套文、押题等应试作文风气。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是,不再出单一的主题先行的命题作文,而是材料作文。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命题卷,都是给材料作文。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但是,与法国的高考题相比,现今的材料作文,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其一,考生没有选择的空间,只能按一则材料作文。如果能给出三个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将扩大学生的发挥空间。

其二,所给的材料,给考生的思辨空间太小,有的甚至让考生不知所云。比如,安徽的高考作文题“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相比,境界实在相距太远。

其三,考生答题还戴着应试的“紧箍咒”。按照我国的高考录取规则,高考的每一分都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然要考虑如何行文才能得到阅卷者的好评获得高分,加之我国的阅卷老师,长期浸染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完全有可能还是按照“标准答案”方式给学生评卷,于是那些个性突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很有可能得低分。所以,网友们在为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叫好时,也无奈地感慨,“题目不错,但这种开放性主观题在不同阅卷老师那里可能得分不一样,未必比客观题公平”。这里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每分必究”的高考录取中,不少考生和家长是十分反对高考题目开放、没有标准答案的,担心评卷者对主观题的评卷尺度不一,影响最终的录取。有学生甚至说,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出开放式的题目,是不顾学生“死活”———学校平时的训练都是应试思维,考试时却要学生思辨,这不是为难学生吗?

可见,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高考考题的改革,摆脱主题先行、标准答案模式,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以此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更要推进录取制度改革,仅仅对高考题目进行改革,进步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只要录取制度不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高考的科目考题改革,都摆脱不了“戴着镣铐跳舞”的局面,只有从根本上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分数高低进行录取的方式,才能把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 (□熊丙奇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