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网易新闻排行榜上,占据财经类跟帖榜首位的是《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地方政府蜂拥北京跑项目 官员称比四万亿时还火》。这个标题是网站改的,原标题是《跑“部”稳增长》,文章写湖北某市的一位叫“老焦”的干部,在北京“跑项目”的经历和他的所见所闻。
读了这篇报道,很多人会失望:驻京办问题,三公消费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好转。老焦来北京前,“领导介绍了驻京办主任让他认识,并让他有事多和驻京办联系,因为驻京办的人脉很广”。前几年驻京办成为报道热点的时候,驻京办好像很灰头土脸的,有的撤销了,有的转入“地下”状态,等等,谁知驻京办活得好好的。
驻京办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运作。老焦的“老家”通过驻京办了解部委政策、项目投资规划等等。“我们想知道,中央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项目要求等,以便我们报项目的时候符合要求”。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资讯如此丰富,还要通过人员常驻北京的方式来“了解部委政策、项目投资规划”,是不是太原始了?信息技术不是显得多余吗?问题在于,信息技术,传媒资讯,都不能代替“人脉”。用一句老话说就是:项目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搞项目,要先搞人。报道说,老焦所在市的驻京办每年都会安排些联谊会,或者由市里出钱安排当地在京工作的“成功人士”常回家看看,然后每人带点老家的礼物……精致点送个小金条,印有当地介绍的,直接定做也不贵,价格在2000元上下。“送礼物是门学问,高了就是受贿,低了又显不出分量。”老焦最后把项目跑成了,也是人脉起的作用。动员这个人脉到底耗了多少成本,估计老焦不会跟记者说,就是说了,记者也不会拿它去害老焦。
报道提到了明面上的一部分跑项目的成本。一是租房,“原本老焦还琢磨着在月坛南街附近租一套房子,能近一点,可一问,不仅房源紧俏,价格高而且颇为抢手。人家中介说,要租赶快,不然就没了”。二是用车,老焦在北京呆了整整一个月,光打车费就超过8000元,这还没算经常用驻京办公车的费用。三是请客。“稳增长”精神一出台,地方上的发改委官员可谓是蜂拥而至。“每天下班(发改委)门口都有等的,附近的餐厅都是满的,湘鄂情(餐厅)的包厢每天都是座无虚席”。(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