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朝鲜战争中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

发布时间:2012-06-23 07:5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大型轰炸机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一颗刚刚研制出来的原子弹,两地上空升起的蘑菇云,久久不散,数十万居民惨遭其害,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打击。原子弹巨大无比的杀伤力与威慑力,展现于世人面前。而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企图故伎重演,多次密谋使用核武器对中国核讹诈,核战争一触即发。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内战爆发。随后,美国拼凑了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麦克阿瑟任总司令,由仁川登陆,悍然入侵朝鲜,很快又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援北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10月19日,6个军共18个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纠纠地奔赴朝鲜战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志愿军击碎了麦克阿瑟“回家过圣诞节”的叫嚣,“联合国军”伤亡达3.4万余人,被迫从鸭绿江边撤至三八线附近。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规模出兵参战和美军的惨败,引起了美国的震惊和恐慌。情急之下,杜鲁门抛出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原子弹。

原子弹是美国人手中掌握的一个重要的威慑武器。早在1950年7月中旬,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提出,如果中国或苏联军队在朝鲜参战,美国应该使用原子弹,并认为这可以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11月2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应着手研究对朝鲜、中国东北以及内陆实施核打击的目标问题,他们认为倘若中国全力以赴地进行干预,那么使用原子弹是必要的。与此同时,美国有关部门就可能使用原子弹的数量、目标地区以及使用时间和运输方式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

当五角大楼在秘密讨论使用原子弹的时候,杜鲁门却在无意间泄露了“天机”。

11月30日,杜鲁门参加记者招待会,进行了如下问答:

记者:总统先生,您对朝鲜的事态打算如何应付?

杜鲁门: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记者: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记者:总统先生,您说的“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弹,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用来对付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可是原子弹一经使用,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杜鲁门的话令记者们大吃一惊,一个合众社记者连忙问:总统先生,您说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们清楚了解您的意思了吗?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这是我们的一种武器。

记者:总统先生,这是否意味着用以打击军事目标或民用---

杜鲁门(插话):那是军方人员将要决定的事。我不是批准这些事情的军方权威。

其他记者提了几个问题后,又回到了原子弹的话题。

记者:总统先生,您刚才说这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这是不是意味着除非联合国授权,否则我们便不能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不,完全不是那种意思。对共产党中国的行动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战场上的军事指挥官将改变武器的使用,正如他以前常做的那样。

杜鲁门的谈话,以“美国考虑使用原子弹”为题,飞快地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引起了其盟国的惊恐不安。

当天下午,在日内瓦的荷兰代表“含着眼泪”问法国驻联合国大使是否有机会避免战争。其他西方大使们同样极为震惊,发狂似地向美国使馆打电话询问详情。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的各大报纸纷纷谴责美国试图扩大战争,并对事先未与盟国协商就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

美国新闻记者R·M·波特就此评论说:“随着中共介入的被证实,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亡灵再度复苏了。苏联为了阻碍西欧的重新武装,已把美国引进了同中国进行的可怕的消耗战。强大而缺乏准备的美国,为了集中打败北朝鲜军队所必需的兵力,广泛搜罗,刚把部队送进朝鲜,却又出现了新的敌人。美国必须同拥有几百万大军的中国进行战争是陷入已设好的圈套了吧?美国惊慌失措,并且发怒了。所以,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看法,即认为原子弹虽然不能使用,但却是必要的。然而西欧国家认为莫斯科一定会劝解中国,一边抱有不切实的幻想,一边开始担心,美国会不会挑动中国把世界卷入原子战争?”

反应最激烈的是英国。在伦敦,大约100名工党议员联名向首相艾德礼致信,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核武器。英国参谋长会议还致电“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我们看来,如果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不仅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国军队的前进,而且将会使局势变得更加糟糕,苏联空军将不可避免地参加战斗。”

艾德礼不得不在一次内阁紧急会议上宣布将赴华盛顿同杜鲁门进行会晤。临行前,艾德礼还与访英的法国总理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应当阻止美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

在各方压力下,最后,杜鲁门被迫正式声明“不使用原子弹”,舆论才大体上平静下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