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 摄影
位于安定门内大街的国子监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其东边与孔庙毗邻,体现着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国子监可以说是北京最古老的学校。在戊戌变法时,兴建学堂,废除科举,国子监学停办。国子监古槐成片,这里为什么广植古槐呢?
因为自周代时,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大学生)可以考中高官之意。
北京的国子监和孔庙修建于元代,而北京城也是在元代正式建都修建的大都城,并以槐树为大都城街道和胡同的行道树。所以,人们说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时往往用“古槐、紫藤、四合院”来概括。而且,古槐还和我国的一些古今名人有关。像西山曹雪芹故居门前的“歪脖槐”、东郊通惠河畔的“曹公槐”等,都相传和曹雪芹有关。
据史料载,在元明时,北京的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国子监里的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
“吉祥槐”高约15米,是由两棵主干组成,其双干周长分别为2.8米、2.6米,似一对孪生兄弟并肩而立,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风采。据说,这株古槐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许衡所植。人们为什么叫它为“吉祥槐呢”?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蒋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得知此事后,遂夜宿国子监,发挥其树画的特长,绘制一幅古槐图,得到乾隆的嘉奖。据《日下旧闻考》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时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乾隆皇帝也作了一首《御制国学古槐诗》,诗云:“黄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末年。奇同曲阜桧,灵纪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寿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乾隆的古槐诗和蒋溥的古槐图及众大臣的诗文被刻在碑上,立在树旁。朝廷还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围墙保护了起来。据说古槐诗画碑保存完好,在1956年该碑与《十三经石刻》一起移到孔庙西侧。
《日下旧闻考》中提到的“槐市”,是在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都会聚集到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的土特产或书籍等互通有无,或进行买卖。因都是文人进行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槐市也就泛指国子监。文中的“槐市众生”即指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的“辟雍”殿西的圆水池旁,高矗一棵古槐,它的主干呈罗锅状,上部向南倾斜,而且在干北侧的罗锅部位还有很像被用利器砍过的痕迹,其实是原有一大枝断掉的原故,人们叫此槐为“罗锅槐”。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因“辟雍”殿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为皇帝讲学的地方。由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务的刘墉主持修建,其“辟雍泮水”堪称我国古建的精华。辟雍竣工后,刘墉陪乾隆皇帝及众官员视察。众人来到辟雍西,立刻就看到这棵明显的罗锅古槐。因相传平时刘墉经常给乾隆出难题,而又相传刘墉是个罗锅,乾隆就灵机一动,说:“众位爱卿,你们看此槐像谁?”众官心里明白,却不好回答。乾隆又说:“此槐罗锅,有失大雅”,于是下旨,砍掉罗锅槐,其意思是象征杀掉刘墉。刘墉爱惜古槐,就说:“万岁,使不得,此老槐虽相貌丑陋,但却是年代久远的古槐。在国子监里,终日听圣人经典,饱含国学文墨之气,虽表陋而内秀。现在辟雍落成,以后将经常聆听圣上教诲,乃是大大的忠臣也”。乾隆听了,只好说:“罗锅失雅,砍去修直”。
国子监街的行道树,七百多年来交替种植,一直是以槐树作为行道树,是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