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民国时期儿童期刊撷萃

发布时间:2012-06-15 06:52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时期出版的儿童期刊,有着和现时不一样的风格和情趣,特别是一些低幼类的启蒙期刊,不仅文字通俗易懂,而且所附插图充满童趣,有不少还出自文学大家之笔。这些期刊为民国时期儿童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撷取三二,略作介绍。

《儿童世界》:

以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1922年1月7日,中国第一本以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儿童世界》由商务印书馆创刊发行,最初的创办、主编者为郑振铎。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积极为其写稿,在前后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就为《儿童世界》创作了23篇童话(后来结集为《稻草人》出版)。

《儿童世界》的读者群主要是小学生,有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类别,更配有丰富的插图,版式独具匠心,将“给儿童以真正的艺术品”的理念体现在杂志版面上。一些我们至今非常熟悉的作品,都曾发表在该期刊上。该刊还不时出版特刊,曾有“动物故事特刊”“童子军特刊”“图画特刊”“游戏特刊”“动物特刊”“神话特刊”“狗的故事专号”“图画故事专号”“爱迪生专号”“植树节专号”“儿童节专号”等近30期特刊,为推动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图画故事”栏目,用图画来讲述故事,画面写实,画风朴实,可看为中国儿童图画书的萌芽。

《儿童故事》:

重新编写国外儿童文学作品

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一生潜心研究幼儿教育,创办了多种幼教刊物。笔者藏有其主编的《儿童故事》第11期。是刊32开,封面画由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

《儿童故事》主要刊登国外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但陈鹤琴先生都根据中国儿童的发展特点,对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尤其是语言做了大量改动。陈鹤琴先生说:“这里的故事没有一个是从原文直译出来的,个个都是重新写过、编过的。国外的情形与本国的不同,为适应中国儿童的心理,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情节是特别选择,特别叙述的。”今天当我们再思考该如何运用国外儿童文学文本的问题时,陈先生的做法仍值得借鉴。

《小朋友》:

内容丰富,充满童趣

100年前,中华书局在上海应运而生。中华书局从开业之初即注重出版少年儿童读物,发行的儿童书刊皆有益时代精神之养成,其中以1922年4月创刊的《小朋友》影响最大,历时最久,共出刊1048期。

《小朋友》由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学家黎锦晖主编,创办之初即风行全国。《小朋友》不仅是学生们课外读物的首选,也是当时学生在文学修养、写作实践上不出声的一位好老师。《小朋友》内容多,知识面广泛,充满童趣,篇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夏日瓜棚下吃瓜,河塘里捉鱼,丢沙包跳方格,爬树粘知了等,极有那时的意境。

《小学生》:

“并不是简单地认识几个字便算完了”

1941年1月,北京中华图书文具社创办了《小学生》。在发刊词中这样说道:“人人都知道你们是将来社会的主人,人人都知道你们对于社会含着一种不可想象的伟大力量……将来的社会进步,不是你们的责任吗……你们入校的目的,是要造成我们未来光明的基础,应该刻苦地对于过去和现在的种种事情都追求着,并不是简单地认识几个字便算完了。”

是刊栏目较多,有“文艺”“杂库”“名人介绍”“动物园”“活动线”“艺术”等近20个栏目。

《儿童生活》:

“抗战事业需要儿童们参加”

新安旅行团是抗日战争前后党领导的全国少年儿童团体。1941年冬,全团转移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办起了发行量很大的十日刊《儿童生活》,主编左林,原为4开报纸,后改为32开小型杂志,半月刊。栏目有:战斗故事、革命历史故事、各地儿童生活、模范儿童团员、孩子的话、儿童生活等。陈毅军长为他亲笔题词:抗战事业需要儿童们参加,新四军愿做儿童们的良友。

在国民党发动向我陕甘宁边区进攻、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时候,《儿童生活》及时宣传了反扫荡的伟大胜利,并利用刊物发动苏北儿童抗议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进攻的十万儿童签名运动。这一号召得到了苏北广大儿童的坚决支持和热烈响应,从各路兵站涌来了大批少年儿童的抗议书和密密麻麻的签名书。

民国期间,儿童刊物的数量逐年剧增。自从1922年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创刊后,同年4月,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小朋友》诞生;进入上世纪30年代,《儿童杂志》《儿童故事月刊》《新儿童杂志》《上海儿童》《小主人》等相继问世;至上世纪40年代,又出现了《新儿童》《新儿童世界》《小先生》等大量儿童刊物。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作者:缪立新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