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一个城市的捐赠企业有多少?捐赠个人又有多少?慈善投入方面,用于医疗类项目支出、教育类项目支出等的具体数量又是多少?一个城市的“爱心GDP”有多“重”?这将由专业的调查数据来印证。据悉,民政部今年将调查并发布全国所有约700座城市在2010-2011年两年中的慈善事业发展全貌,江苏目前已经开展这项工作,常态监测省内各个城市的“慈善指数”,并适时向社会发布。
(6月7日《现代快报》)
城市是人们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而慈善事业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博爱和包容。但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市民带来了收入增长、生活便利和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物化文明、硬件建设与严重滞后的精神文明、软件建设等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仅靠政府和市场来解决还远远不够,亟待慈善事业来补充。
在此背景下,各种形式的慈善工作迅速发展,除了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抢险,社会各界的慈心善举还拓展到捐资助学、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文化体育等领域,对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慈善事业尚未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基础数据十分缺乏,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了解慈善事业的真实基础状况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再加上慈善事业千头万绪,也使很多地方的慈善管理工作不知从何抓起。
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既是一个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和水平的评估工具,也是一个城市的慈善实践指南。不仅可以评估一个城市的慈善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差异,还可以诊断每个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引导城市自查不足,对症下药,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组织和社区慈善公益资源体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良性前进。同时,通过不同城市的爱心GDP指数测评,将会增强公民对公益慈善的关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 激励或鞭笞更多人开展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各地需要像重视经济GDP一样,重视“爱心GDP”的建设,打造和谐、温馨的城市精神家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践中勿将慈善指数的发布变成一种“慈善竞争”,为了慈善指数的排行出现行政“摊捐”“逼捐”等有违慈善原则的现象。这就完全违背了“慈善自觉”的基本原则。这种行为将是对慈善事业的一种亵渎,扼杀的是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扼杀的是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下去“爱心GDP”可能就走向了其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