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47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63种童装进行了比较试验,最新结果显示,33.3%的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15.9%的童装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有3种甲醛含量、pH值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含量超标,长期与人体接触可能致人体细胞癌变。这些超标物质不易洗涤,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性。(5月27日《法制晚报》)
衣服对人体的危害并非危言耸听,一些经常与衣服打交道的商贩,由于长期接触不合格的衣料导致甲醛中毒、重金属中毒者并不是什么秘密。还有一些消费者因穿不合格衣服导致过敏者也不是没有。媒体对此也曾做过相关报道。但为何没有如食品安全一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或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更愿意相信病从口入的危害性比穿衣中毒更可怕。加之不同种类的食品均出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比如甲醛蔬菜、硫磺姜、“黑心鸭”、毒奶粉、地沟油等,造成的结果是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而服装领域却鲜有这类影响巨大的负面消息。
关注少不代表这些问题不严重,不合格的衣服给人体带来的损害同样巨大。其实,与食品安全问题相类似,我们的服装生产也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国家质检总局之下也有专门的检测机构负责对纺织品当中的甲醛、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检测。既如此,服装中还有甲醛超标的问题,除了归咎于生产厂家对利润的追求超过了对底线的遵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难辞其咎。除此之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注重衣服的品味,对衣服色彩款式的追求往往是消费的主要心理。厂家为了抢占市场,就会进行一些额外的措施。
很明显,社会在纺织品安全上的关注明显比不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此次,北京消费者协会只抽检了来自47家服装厂家的童装,结果三成不合格。国内生产童装的厂家如此之多,这一数据又会如何变化?到整个服装市场,这一数据是否还会继续恶化?毕竟童装市场虽然庞大,但也只是整个服装市场的一隅。此外,据媒体报道,由于国内画布生产质量太劣,已严重影响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在欧美市场的流通。那么整个国内的纺织品市场的合格率又是如何?这些或许只是纺织品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见一斑可窥全豹,不得不让人担心。
衣食住行用,民生问题不外乎这样几点。幸福的确定即在于,这些基本的民生问题得到保障。但如今看来,这几点依旧是阻碍社会幸福确定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政府部门,不该在这些民生问题的关注上步履蹒跚、停滞不前。社会也不该将这些问题看得太过随意,须知,这些问题与我们自身的权益才是最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