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周恩来1958年险些被柯庆施所取代

发布时间:2012-06-01 07:26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柯庆施领会了毛泽东的意图,在上海加以贯彻。政治秘书张春桥又立即领会了柯庆施的意图,在为柯庆施起草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时,把毛泽东的那一段话,作为主旋律。1956年7月11日,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柯庆施步上讲台,作了长长的报告,题为《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发挥上海工业的作用,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提出以“充分地利用上海工业潜力,合理地发展上海工业生产”作为上海工业的新方针。

  柯庆施不客气地批评了“前届市委”:“在方针政策方面……对上海的工业方针,由于对上海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不够,把一些暂时的、局部的困难扩大化,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上海工业从发展方面打算少,维持方面考虑多,这显然是不妥当的。”所谓“前届市委”,当然是指以陈毅为首的原中共上海市委。“这显然是不妥的”,不言而喻在批评陈毅。

  毛泽东正在杭州。听到从上海传来的消息,派了秘书田家英前往上海,取来了柯庆施的报告。毛泽东看毕,大加赞赏,说了几句夸奖柯庆施的话。经过毛泽东亲笔修改,《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柯庆施的报告。

  于是,柯庆施声名鹊起,从此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因为毛泽东表扬他在上海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柯庆施也从中深切领会:紧跟毛泽东,无往而不胜!

  从此,柯庆施特别留神毛的言论,特别是毛在各种会议上讲的,没有见诸报端的“最新指示”,他总是不断往本子上记,揣测着毛泽东那深邃的思想大海中正在翻腾着什么样的波浪。柯庆施养成一个习惯:刚从毛泽东身边归来,一下飞机或者火车,便立即召集核心人员开小会。他掏出小本本,传达来自毛泽东那里的最新信息。

  张春桥成了柯的爱将

  最注意柯庆施传达毛泽东最新思想动向的,是柯庆施的政治秘书张春桥。

  张春桥来上海工作比柯庆施早。1950年6月,张春桥在上海任新华通讯社华东总分社社长。1951年11月起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后来成为社长兼总编辑。

  1954年秋,张春桥和妻子文静正在上海香山路九号家里收拾行李,因为中宣部已下达调令,调张进北京,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据《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王维告诉笔者,在解放日报社连欢送张的宴会都已举行过了。就在这时,张春桥突然被留下来了!

  张春桥是被柯庆施留下来的。此时柯庆施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跟中宣部打招呼,取消了对张春桥的调令。

  柯庆施这么看重张春桥,是因为他与张春桥有旧:1947年11月当柯庆施出任石家庄市市长的时候,张春桥担任市政府的喉舌——石家庄日报社社长。头脑灵活、善于出点子的张春桥很受柯庆施的喜欢,被提升为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同时仍兼任石家庄日报社社长。眼下柯庆施刚刚受命掌管上海,毕竟人事生疏,亟须张春桥这样能干的故旧。从此张春桥依然坐在解放日报社四楼的总编办公室,同时兼任柯庆施政治秘书,专为柯庆施起草重要文稿。张成了柯庆施在上海的爱将、心腹。

  1957年暮秋,在柯庆施的办公室里,柯与张春桥在苦苦思索:上次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受到毛泽东的表彰,而年底第二次会议即将召开,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摸准毛的政治脉搏呢?

  张春桥细细倾听来自柯庆施的重要信息:毛泽东对1956年6月开始的“反冒进”,似乎颇为反感,正在准备“反对保守主义”。张春桥为柯庆施起草了洋洋数万言的长篇报告,标题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柯庆施的报告,飞快地送到毛泽东那里审阅。那时候,毛泽东住在杭州西子湖畔。一看标题,毛就发出了赞赏之声:“乘风破浪,好!”毛泽东还亲自动笔,修改了这一报告。

  果真,柯庆施的报告又一次打响。1958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便是从柯庆施报告的题目借用了四个字:《乘风破浪》!

(作者:叶永烈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