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8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人好事的环境差,其中39.1%的人认为非常差。77.9%受访者痛感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68.3%的人表示做好事被嘲笑或质疑的现象较多,70%的人建议营造好人受羡慕受尊敬的社会环境。(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当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也许大部分人会有同感,并将自己放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是极其愿意释放自己人性之善做好人的,只是当前的环境做好人的成本和代价太高,抑制了善意的释放和传输。但,这样的道德出发点是自负的,因为大多数人还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不断抬高“做好人成本”的,也恰恰是我们自己。
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拒绝信任、胆怯畏缩,正在不断地抬高做好人的代价和成本,将整个道德环境逼至深渊边缘;可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彼此释放善意,共同拥抱出人性的温暖。很多人认为自己做好事被怀疑动机不纯、被嘲笑,但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也怀疑过他人的动机、嘲笑过他人的行为。天使与魔鬼同时存在我们的体内,于是我们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恶者。
如果你年迈的父母跌倒,有人主动扶起,你是选择信任还是质疑?内心的答案,恐怕决定着你未来面对他人的长辈跌倒时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开始猜忌和怀疑别人的善意,在这种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就在无形中流失瓦解。反之,若每个人都对人性怀有尊重和信任,没有了猜忌和怀疑的土壤,做好人的成本便不会抬到如此之高。并且,在充满信任的土壤上,诬赖和构陷这些可耻的存在,便会有所忌惮。最大程度地保护善,才能最大程度地抑制恶,阳光普照之下,怎会有阴暗的土壤。
如果过度地把道德国度的复兴,寄希望于体制,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试图逃避责任。人与人多一些信任,那么道德复兴则水到渠成。道德的围城和陷阱是我们亲手制造的,必须由我们亲手打破。
我们一手抬高了“做好人成本”,就必须由我们一手打破。当我们不再去怀疑,不再去嘲讽别人,那么也就会有人信任我们、鼓励我们。 时言平(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