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划身后事:
暗示许世友携手张春桥将"文革"进行到底
毛泽东与许世友在交谈(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历史学家茶座》,原标题为“毛泽东让他们读古书”
你就做周勃吗?
1972年12月22日,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会上,毛泽东把许世友从后排招呼到前排,说:“汉朝有个周勃,是苏北沛县人,他厚重少文。《汉书》有《周勃传》,你们看看嘛!”又说:“你也是少文吧?你就做周勃吗?”(李文卿《近看许世友》)
回到南京,许世友果然派人到新华书店,买来了《汉书》和《新编前后汉故事选》。反复琢磨之后,他想起了毛泽东曾讲过的“周勃安刘”故事,“意识到毛泽东这时要自己看《汉书·周勃传》,是把我当做周勃了。他是在提示我……防止(吕后那样的)坏人篡党夺权”。他对副司令萧永银说,“要注意百年以后”,“可能要动枪,要准备打仗”(《许世友传》)。
许司令对江青的警惕和愤慨,令人钦敬。但是,说毛泽东想在百年之后借重许世友除掉江青,未免有些匪夷所思。看起来,许世友读的不是《汉书》,而是《故事选》。因为《汉书·周勃传》对于“周勃安刘”的事,并没有写,只用“语在《高后纪》”一笔带过。它着重记述的,除了周勃打天下时的赫赫战功,仅余二事。第一件是说周勃“椎(朴讷)少文”。他讨厌文人,每召见“士”,均不以礼相待,还要粗暴地说:“趣为我语。”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有话快讲,有屁快放!”第二件是被人举报谋反。由于居功自傲,汉文帝把周勃放逐回封地。周勃怕遭诛杀,每逢郡县来人,总是身着甲胄,家丁也全副武装。有人因此上书告他谋反,他遂被捕入狱。谋反是死罪,周勃很是恐惧了一阵子,幸赖一名狱吏帮忙,才大难不死。出狱后的周勃不胜感慨:“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毛泽东发动“文革”,倚重的是军队,尤其是像许世友这样忠心耿耿的老将。“文革”前他曾不止一次地问许: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许则坚定地表示:率兵勤王。“文革”在上海和杭州启动,恐怕不无倚重南京军区的因素。
毛泽东与许世友在一起(资料图)
晚年的毛泽东,最担心的是“文革”大业难以为继。他多么希望许世友能像支持自己一样,支持“文革”传人。郑重写了一篇《毛泽东没有唱成的将相和》(《东方早报》2009年10月26日),历数毛泽东几次撮合许世友和张春桥,希望这一文一武,携手将“文革”进行到底。“文革”初期他让张春桥出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就是要许、张联手,稳住半壁江山。后期他又安排张春桥做总政主任,拟由许世友出任总参谋长。要说“百年以后”,这恐怕才是毛泽东的百年大计。无奈许世友不买账,竟然说:“要我当总长,我宁肯跳长江。”而且,他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央“文革”那帮秀才,尤其是那个“戴眼镜的”。九届二中会上,林彪对张春桥发难,许世友兴奋不已,联合杨得志、韩先楚给毛、林写信,指斥那个“犯错误的人”。联系周勃对“士”的态度,毛泽东说许“厚重少文”,盖有深意焉!
十大前,毛泽东有意让王洪文接班,许世友却蔑称王是“儿童团”。毛泽东说:“现在这么多人看不起儿童团,我也是儿童团过来的,你们都是吧,你们哪个青年时期、十几岁二十几岁就那么高明!我就不信。”十大主席团名单是毛泽东定的,副主席四人: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讨论的时候,许世友说:“我看只要一个副主席就够了。”想了想,又说:“只三个老同志就够了。”主席团秘书长张春桥说:“你反对主席意见。”许世友当场呵斥:“你有什么了不起!”
面对军内对“文革”的叛逆,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指挥不动就打,无非是张勋复辟,辫子兵嘛!辫子兵正是从南京起兵北上的,不知此时的毛泽东,是否想到了许世友的率兵勤王。我们不妨读一下在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会上,毛泽东所念的开场白:
送君送到阳关路,你也苦,我也苦,手中的锣儿敲得苦。
这一班五虎将俱都伤了,只剩下赵子龙老卖年糕(老迈年高)。
我老了,也要去“卖年糕”,要到福州去卖年糕。南京不去了,南京太热了。
“文革”前夕,毛泽东说北京的气候不好,不愿在北京待,如今气候不好的地方换成了南京。不知只身赴穗的许司令,最后是否读懂了《汉书》中那位功高盖主、因“谋反”而入狱的《周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