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陈毅被饶漱石排挤出新四军军部
至抗战结束一直滞留延安

发布时间:2012-05-28 07:26  来源:人民网-《大地》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饶漱石收到电报后,在第二天上午以他个人的名义给毛泽东回电,整个电文所反映出的他的基本态度是“顶”。电文主要一段如下:“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也非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玻他对统一战线,对文化干部,对某些组织原则,仍存有个别‘右’的观点。对过去历史问题,存有若干成见,且有时运用很坏的旧作风,这些陈同志来电有隐约说到,所以我去电欢迎。但似乎尚欠清明,故详告与你,以便你给他帮助。”他还告诉毛泽东,他另外给陈毅复电了。饶漱石对毛泽东的电报尚且如此“顶”,对陈毅电报的复电就可想而知了。

  陈毅看到饶回复他的电文,非常生气,提起笔来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马上派人送去。毛泽东看过陈毅的信,决定给他降降温,让他通通气,4月9日便回信一封,给予开导:“……来信已悉,并抄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锻炼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

  4月10日,毛泽东又找陈毅去面谈。对此,陈毅1954年还记得很清晰:陈毅如实地汇报了这两天的病情和心绪,毛泽东劝他说: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这个事情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越解释,误会越大。陈毅听后表示:本来我的气很大,你这样一讲,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在延安期间,在中央的安排下,陈毅为朱德做七大的军事报告提供新四军战场的素材。这期间,毛泽东多次找他了解新四军的一些情况。陈毅又提起黄花塘事件,毛泽东说:“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的战斗经验很值得参考,你准备一下专门作一次报告,跟饶漱石的关系不要谈。”

  陈毅到延安两三个月后,毛泽东把他请到他枣园住处,面带微笑地说:“黄花塘问题可以结束了。”毛泽东告诉陈毅,中央已电告华中局:陈饶的争论是属于工作关系的性质,不是属于路线的性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不应再提。陈毅在内战期间、抗战期间是有功劳的,不能对他发生误解。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与毛泽东同志的争论,是属于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路线的性质,而且已经正确解决,不应再提。这就否定了饶漱石强加给陈毅的最要命的——历史上一贯反对毛主席的罪名,令陈毅如释重负。

  作为华中局代理书记的饶漱石,在这场斗争中无疑是失败了。但他的目的却达到了一半,虽没有从根本上打倒陈毅,却起码把陈毅赶出了新四军军部。同时告陈毅一贯反对毛主席,虽然遭到否定,但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自己能够洞察秋毫,一贯地拥护毛主席。这就是权术,饶漱石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高居华中局一把手的位置。1943年后,饶漱石正式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这两个重要职务。

  由于饶漱石的关系,中央上述精神在华中局、在新四军内部被严格控制在极少数人知道的范围。黄花塘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谁是谁非?在广大新四军官兵中间始终是个难解的谜。更何况,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饶漱石制造黄花塘事件的动机,中央还不能秋毫洞察,有很多很深的思想关系,故而把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争论暂定为工作关系上的争论,只证明了陈毅不是“一贯地反对毛主席”,就此罢了。而深层次的内部矛盾只字不提。中央仍然没有任何指责饶漱石之意。

  所以说,以历史角度来看,黄花塘事件当时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并未还其历史之本来面貌。陈毅在延安自然口服心不服。

  陈毅心情通畅后,整天与人下棋喝酒,这引起康生这个人的反感。他一再压陈毅,让陈毅承认饶漱石的华中局领导。而陈毅硬是不表态,所以陈毅真的以延安为家,不准备回华中和华东根据地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才给陈毅做工作。鉴于陈毅始终不肯向饶漱石低头,不得不把陈毅的工作重心放到华中来,在华中遥控华东,军事上由粟裕独挡一面。但长期的回避不能解决问题,陈毅总要到华东去,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主动讲和,谅解了饶漱石,在某些问题上对饶漱石表示谦让。在其他战区,司令员直接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而唯独华东不同,军政委员会主席一职却由饶漱石担任。  

    饶漱石阴谋彻底暴露,陈毅如释重负

  1953年12月,陈毅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高干会议。与此同时,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阴谋暴露。十多年来一直在明里暗里“整”陈毅,破坏他和华东同志、中央同志关系的饶漱石,其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的真面目终于被揭露了。中央召开了饶漱石问题的座谈会,查清了饶漱石当时和历史上的问题。随着饶漱石政治生涯的终结,当年他策划黄花塘事件的企图也一目了然。正如陈丕显所回忆的那样:“饶漱石斗争陈毅同志,赶走陈毅同志的黄花塘事件,完全是饶漱石篡夺新四军领导权的阴谋诡计。”这是历史给予黄花塘事件的公正结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作此诗篇,正是他黄花塘事件的感慨。

(作者:何立波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