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站:穿梭在沪宁线上的百年沧桑

发布时间:2012-05-15 08:20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镇江站

 

上世纪30年代的客运火车

  

 沪宁铁路1908年刚建成时,惟一一条隧道就在镇江,名叫宝盖山隧道,隧道长330多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火车站

1999年的火车站

  曾经的镇江中山西路铁道口

 

西货场

 

京沪高铁江苏镇江站 东方IC图

 刘鹗与“津镇铁路”

 前铁路时代,水运铸造了镇江的繁华。当那雷霆万钧的蒸汽文明轰隆隆来到镇江之时,巨大的冲击力给这个农业文明时代的江南名城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1858年,镇江辟为通商口岸。此后,镇江进入了繁荣的长江航运时期,沿京杭大运河和沿长江航线各省市的土特产,都由镇江集散、转运、分流。

 那时的镇江可谓盛极一时——电厂、自来水、火柴、面粉、香醋、麻油、缫丝、造纸、机器修配等行业纷纷在镇江开始创建。

 而19世纪末轰隆的铁路声,已经把世界拉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中国,也成为西方国家觊觎的目标。它们争先恐后地来中国修造铁路,位于长江运河十字路口的镇江,成为首先进入那些资本家眼中的城市。

 1897年9月,英国伦敦,一个带着落地长窗、可以看得到泰晤士河落日余晖的旅馆里,一个决定镇江命运的会议开始了。这些从青岛或是从上海外滩出发,深入考察过镇江的实业家们提出了共同的倡议——投资在中国修建一条铁路,起始点就在镇江,终点在天津,拟定的名称为津镇铁路。

 其实早在几年前,《老残游记》的作者,丹徒人刘鹗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计划:修建一条大体上依傍着运河的铁路,从镇江开始,往北经扬州、高邮、宝应、淮阴等地,过济南一直到天津。1902年,津镇铁路将建的消息传出后,此前一直忙于建铁路、开矿产的刘鹗意识到铁路一通,沿途地价将会暴涨,于是与人合伙买下了浦口境内的1600多亩地。

 但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保路运动风起云涌。最终津镇铁路没有从蓝图变成现实,铁路的北端还是在天津,南端改在了浦口。浦口地价暴涨。刘鹗立即又与人合伙买下了与浦口毗连的六合县沿江土地20多里,并又转手卖给英商镇江丰和洋行。刘鹗此举令当地乡绅嫉妒不已,联名上告他“勾结外人,营私罔利”,被发往新疆充军,客死他乡。这大概是最早的在铁路沿线“炒地皮”的举动了。

 张之洞提议修建沪宁铁路

 清朝晚期的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张之洞是一个极具远见的人,他在给总理衙门的建议书里说,修建上海经镇江到南京的铁路,对商务、筹饷和海防都有极大的益处。包括镇江在内的江南富庶之地,货物交流频繁,可以确保铁路赢利;如果海路梗阻无法通行,则铁路可以提供快速通道;一旦军事调动需要,经过镇江的沪宁铁路将发挥巨大作用。

 1905年4月25日上午,往日宁静的润州山突然人声嘈杂。家住镇江润州山下的14岁美国女孩赛珍珠,目睹了沪宁铁路镇江铁路段的开工。不过她没有等到三年之后,镇江火车站建成通车的那一天就离开了镇江。

 镇江到常州段到1907年10月15日才建成通车,镇江到南京段到1908年4月1日建成通车。

 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5月18日,参加辛亥革命广州之役后病故的赵伯先的灵柩专车抵达镇江火车站,追悼大会后运至南郊竹林寺附近安葬。

 1912年10月至12月,让大总统位于袁世凯、就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孙中山先生,“先后至上海、江阴、南京、安庆、九江、南昌、芜湖、杭州等地游历,视察沪杭南浔铁路”,路过了镇江。

 孙中山在镇江视察了焦山、雩山、圌山、都天庙各炮台,在广肇公所演说历三时之久。

 事实上,辛亥革命之后,将临时大总统让位的孙中山就沉浸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铁路计划”的梦境中,他表示要“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内筑二十万里之线”。他认为,“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苟能造铁道三百五十万里,即可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镇江还曾是谋划中的区域中心。

 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孙中山的设想虽好,但他的铁路网规划没有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当时的财力物力,完全是纸上谈兵。中国的铁路,直到1982年(即孙中山提出该计划的70年后),才修建了五万公里。

 而赛珍珠在15岁那年进了上海的一家寄宿学校,19岁又回到美国去读大学。大学毕业后,1914年11月,赛珍珠回到镇江,在崇实女子中学教英文。

 那次回镇江,赛珍珠从上海十六铺轮船码头下来,搭乘上海祥生公司的汽车来到北站,在那里乘上火车,又在镇江站下车。

 当时的镇江火车站站址在京畿路,车站面积不大,设施也不完备,售票房和候车室挤在一起。但是车站广场比较开阔,广场中心还建有圆形花坛。天晴时,旅客都围着花坛四周席地而坐。下雨时,狭窄的候车室就挤得密密麻麻。有的旅客就到车站广场对面的迎站居、近站居、小乐居等旅馆饭店,买些点心,泡壶香茗,一边吃喝,一边等车。

 赛珍珠从出站口出来后,深深地对它回眸一瞥。

 这位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女性的回眸,恰恰也是对整个镇江的惊鸿一瞥。

 铁路的飞速发展带来竞争力

 自从沪宁线建成的那一天起,镇江这座古城从水的温情中醒来,在钢铁的火热与汽笛的轰鸣中,发出异乎寻常的冲击力。

 镇江的发展条件优越,投资环境优良,具备市场、港口、交通、水源、能源、土地、人才等组合优势,在诸多优势中,横贯镇江的沪宁铁路承担着难以替代的角色,甚至在人文环境的塑造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条铁路,将镇江吴语系与北方语系无缝对接。

 镇江站开站后客运业务十分繁忙,民国19年(1930年),上车人数已达138.4万人次,民国36年(1947年)上半年,旅客发送量106.5万人次。

 当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旅客从火车站下车后,想要进入市区或至江边码头乘轮船赶往苏北各地,都要经过坡度较大的京畿岭,步行和乘人力车都很吃力和不便。1947年,镇扬汽车公司和镇扬轮船公司的经理孙奇峰投资,筑了一条从火车站广场经小码头街直接江边的马路,并开通了市内首条公交汽车线。可是,在车站广场举行马路和汽车开通仪式时,却遭到一群人力车工人的坚决抗议,会场遭砸,汽车被毁,并造成流血事件。

 上世纪40年代,镇江站才架设人行天桥,站台加盖铁皮雨棚,到1949年镇江解放时,站舍仅500平方米。为迎接国民经济建设高潮,50年代增建候车室开辟新货场。

 1955年的11月初,毛泽东主席南巡赴上海,途中,某日凌晨,火车专列停靠镇江站。在专列上,毛主席听取了中共镇江地委第一书记陈西光和镇江专署专员高俊杰关于镇江情况的汇报。

 上世纪70年代,老镇江站不能适应客货运日益发展的形势,1977年12月,在中山西路建成新的火车站,一直沿用至今。原老镇江站撤销,改为镇江站西场。从此,镇江西站成为了老镇江人记忆中的老地名,当年罗马柱西式建筑的老邮电局、世界红卐字会江苏省会旧址、宝盖路,只留下当年的繁华盛名。

 由于当初设计建造的沪宁铁路是要穿越过这座城市的。中山西路、镇句路、车站路三个道口,当有一列货车轰隆驶过,至少要关闭梗阻5条市区主干道。在繁忙的中山西路道口,高峰时一分钟就有300辆自行车、200辆汽车通行。

 连接东西的火车通行一天8次,关闭道口时上千辆自行车、数百辆机动车及大量行人都排队等候,成为当时镇江一“景”。

 时光到了2004年底,这条穿城而过的老铁路终于被拆除了。铁路老支线废除后,原来的铁路货运就将经原镇大铁路,运输至上隍货场和大港货场。

 当时默默站在路边,对最后一班列车通过难抑留恋之情的人们,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终结,而是一种运输方式的接力与置换,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

 中山西路新客站建成后,客运设施改善,客运量增加更快,1978年旅客发送量达到224万人次,1988年旅客发送量达到历史巅峰,为484万人次。

 这些年,铁路在不断提速,而沪宁铁路线上的镇江发展也在提速。沪宁铁路和镇大铁路构成了镇江铁路系统的主体,其中,最早的沪宁铁路镇江境内全长81公里。

 从2007年底起,京沪高速铁路、沪宁高速铁路、宁杭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完成后的镇江境内,铁路里程达到250公里。更为关键的是,这三条是镇江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铁路。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速铁路率先通车。这一天成了镇江正式迈进高速时代的标志。

 相比沪宁高速铁路,2011年6月底通车的京沪高铁体现了高速时代的新高度。在沪宁高铁将镇江、上海之间的出行时间拉近到1个小时之后,京沪高铁又将把镇江拉到北京4个小时的范围之内。

 从一百多年前那个怯生生站在润州山前看修路的美国小女孩,到在高铁镇江站前候车的时尚女郎。在铁路一次次历史变革的发展道路上,镇江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城市。

 位于江河交汇处的交通要道,经历了沪宁线上的百年沧桑。现在,镇江正期待以火车一般的追风速度,从沪宁经济走廊上崛起。

(作者:文/图片提供 小李探花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