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经营者“不干了”背后的地产菜困局

发布时间:2012-05-13 08:32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7日一早,镇江市区花山湾菜场经营户集体“不干了”!偌大的菜场里冷冷清清,顾客少得可怜,摊位上的蔬菜都盖着篷布。这让很多前来买菜的市民吃了一惊。

 经营户给出的“歇业”理由是,受到附近露天菜场低价冲击,“这生意根本就没法做了!”事发后, 管理部门紧急应对,目前已拿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5月8日《京江晚报》)

 花山湾菜场的经营户集体“不干了”,原因是,居民都到露天市场去买菜了,场内顾客很少,生意没法做,经营者只能选择不干。

 理由当然是充分的,做法却未必可取。经营户集体“不干”,除了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之外,对经营户自身也会带来不小的损失。

 有了条件不错的室内市场,露天市场却仍然十分火爆,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市场建起来,可不是为了摆设,而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整洁城市环境。

 那么,花山湾菜场为什么会出现场内冷清、场外热闹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场内收费高。据经营者反映,场外一般每个经营户每天只要缴纳5—10元的“管理费”,而场内每个月需要缴纳的管理费则高达数百元甚至几千元;二是安排给本地菜农的摊位只有几个,无奈之下,本地菜农只能在露天市场经营。

 场内、场外的收费相差这么大,露天市场自然十分火爆了。只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现象可能就不那么令人待见了。显然,这样的结果与政府建市场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事实上,花山湾露天市场火爆,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间,露天市场更是成为交通堵塞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不知道,相关职能部门为什么能够容忍这样的现象存在?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除了收费,难道没有其他的管理办法吗?

 而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那么多的本地菜农,市场内竟然只安排了几个摊位,导致本地菜农不得不把“经营场地”放到露天,甚至马路上。

  本地菜,曾经是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在本地菜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除非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蔬菜供应是比较正常的,价格也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菜地数量急剧下降,本地菜供应也是越来越少。市场上供应的蔬菜,基本是外地菜。如此一来,不仅市场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市场管理也越来越难了。

 去年以来,蔬菜连续出现产地价贱、销地价贵的矛盾现象,无疑与产销严重脱节、物流成本过高有关,但是,地产菜没有成为蔬菜供应的重要补充,恐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城市都能保持一定数量的菜地和一定比例的本地菜,还会出现菜价大起大落的现象吗?

 所以,花山湾菜场出现的经营户集体“不干”现象,除了市场管理方面的缺陷之外,与城市管理思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稳定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地产菜的供应,应当也必须成为每个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月虎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