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额的八路军军饷内“分粥”终不是办法。11月4日,张闻天、毛泽东等致电博古、叶剑英,急迫地强调要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解决边区地位和急需经费等问题:经费与保安队两项必须力争,决不放松。在整个问题未解决前,要求立即发给2.5万套棉衣服、1.5万件风衣。以棉衣每套、风衣每件5元计共计20万元,又2.5万人的伙食费,每人以8元计共计20万元。衣服费20万元,9、10两月伙食费40万元共60万元。坚决要求两星期内下发,否则人员将饿死、冻死。情况火急,万万不能再延!几天后,毛泽东、张闻天等再次向博古、叶剑英催办此事。然而,博古、叶剑英就此向国民政府的交涉仍毫无进展。
1937年11月底,王明从莫斯科回国,以共产国际名义明示“抗日高于一切”,引起中共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12月9日至1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统一战线的方针,决定在与蒋介石谈判时,就边区及国民党派驻联络参谋等事作出让步,同时力争边区经费每月5万,至少3万元;遣散及善后费要求30万元。比较早先的最高期望值,此次提出的要求有所降低,其原因不仅是出于对统一战线战略的更高认识,更是由于看到了争取这两项费用的困难远大于八路军军饷问题。
因期望苏联直接出兵援助中国,蒋介石对王明浓厚的苏方背景有很大兴趣。12月上旬,他接连致电请王明赴武汉晤谈。12月18日,王明、周恩来等抵武汉。20日晚,王明、周恩来等与蒋进行了首次正式会谈。出于对蒋介石积极态度的期待,在双方的谈判中,中共提出“边区经费中央每月补助10万元;边区善后遣散诸费特定为30万元”。
26日,两党关系委员会正式成立。谈判分为两条线:一是以双方起草的两党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纲领》为中心的两党关系谈判;二是以现实的边区等问题为中心的谈判。
经近一个月的谈判,1938年1月21日,王明、周恩来、博古等致电中共中央:国民党方面坚持边区管理县份限于18个县,坚持派丁惟汾任正职,林伯渠任副职并代理正职,并要派两人来做事。再,行政经费只给2万余元,善后费只给20万元,补充师名义不给。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陕甘宁边区问题请设法争取:(1)增款;(2)增地;(3)给陕北部队以名义;(4)边区政府可以丁惟汾正、林伯渠副,但不须派入。显然,中共中央尽管接受了丁惟汾,但在边区“地”、“款”问题上与国民党的差距仍很大。
2月10日,王明、周恩来、博古再见蒋介石、陈立夫。蒋关心的依旧是两党关系,且允“对前方增米津5万元即批准”。为打破僵局,中共调整策略,将边区行政费和善后遣散费分开来,抓住国民党“善后费只给20万元”的许诺,将因战事造成的伤残人员的遣散安抚加入争取善后费的理由中,积极争取。
1938年初,朱德、彭德怀给军政部长何应钦去电,要求解决残废兵员的抚恤及处理问题。首次电文未蒙批示。后再电:窃自抗战以来职部一等残废兵员现有500余名,除较轻之残废兵员分别担任后方工作尚不计外,二、三等残废兵员现有2300余名分驻陕省之庆阳县、陕北之蟠龙神府□(原电文如此)属之贺家川及晋省五台之松崖等处休养。因无规定之经费,各该残废兵员之生活殊感困难及其家属未蒙抚恤,事关优待抗战军属,影响鼓励前方士气,继续动员民众参战之工作,故各该残废兵员之抚恤处理问题理合再行电呈候示遵行,临电迫切不胜待命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