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抗战初期边区费用悬案的形成和处理

发布时间:2012-05-10 07:4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1937年1月25日,在西安事变的国共善后谈判中,中共中央即提出边区行政费和编余地方部队津贴的问题,强调“红军可改编为四个师,其余地方部队改编为民团及保安队,津贴费可由特区政府发给,特区政府经费另议”。3月1日,中共进一步明确红军改编过程中,将地方部队改为保安队及民团,不列为正式改编部队,相关费用在特区行政经费内开支,并要求遣散老弱、收回苏票之善后费。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生性多疑的蒋介石认为:对中共军队,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不能留编地方警甲为武力暴动之张本;对中共政权,不能成立特区。唯编余老弱遣散费未表示反对。

 至5月庐山谈判期间,中共更明确在正规军每月60万元经费基础上,另需要办学费用5万元、地方行政及部队经费约15万元,临时费和遣散及善后约60万元、收回苏票约120万元。国民党却以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派正职长官作为谈判条件。这当然不能为中共接受,这项费用遂成悬案。

 全国抗战爆发前,因中共将重点放在争取红军改编后的军饷弹药问题,对边区行政费、地方部队津贴和善后费等所述不多,国民党方面秉承蒋介石意旨也并不强调,致八路军军饷解决后,此事仍为旧态。

 唯一略有进展的是全国各部队共有的老弱遣散费事。7月17日,叶剑英就红军遣散人员回原籍办法致电毛泽东、朱德等:关于遣散人员回籍办法,与行营商定,先将名册送到行营,每人发给乘车的免费证及护照,然后给资遣散。你们此次遣散百余人,请派干部有组织地来,候手续办妥,即送上火车。

 9月22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叶剑英、博古强调:边区每月经费15万元,遣散费60万元,另保安队编8500人。中共的意图是“趁热打铁”,抓紧了结边区合法化与其他经费问题。这样问题如果解决了,既可明示边区及编余部队的合法性,同时给养又有了保障。

 9月27日,中共通过林伯渠再次提出特区经费及善后、遣散费要求。30日,张闻天、毛泽东等致电博古、叶剑英:无论特区问题暂时能否解决,必须要求南京发棉衣服2.5万套以御天寒,否则人将冻死。又要我们不打土豪,又不发给衣服、经费,质问国民党是何道理。

 蒋介石无暇顾及,将问题交行政院处理。10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33次会议通过决议:丁惟汾为边区行政长官,林伯渠为副长官,丁未到之前,由林代理。因边区“尚无章制,以资依据”,“俟章制规定再发表”。由于“章制”再无下文,致边区问题成为悬案,边区的经费与保安队经费问题事实上被否决了。

 边区和后方部队经费无着,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从八路军军饷中移支一部分补给边区和后方部队。如此,就存在经费少、到位时间长等问题,从而导致边区脱产人员和后方部队过冬棉衣和伙食无保障。10月19日,毛泽东致电林伯渠:后方生活甚苦,经费不敷开动。现陈伯钧等部因无款不能行动,西安扣军委后方9月份两万元制棉衣费请提早归还,已制好之棉衣亦请加紧速运延安,以保障部队之生活。为两万元而由毛泽东亲自专电,后方的窘境可想而知。

 

(作者:刘中刚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