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东北抗联小孤山战斗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2-05-10 07:4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季青的《烈士山战斗》与事实出入较大之处不止于此,还有援军当晚赶到说,这在后面另做阐述。包括季青在内的许多抗联同志对此次战斗的了解都来源于几位战役幸存者的回忆,因此,作为幸存者之一——李福胜的回忆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

  掩护突围后牺牲说亦不足信,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到目前为止,无敌方对此战役的相关历史资料可供参考。二是,如果在李海峰连长牺牲前几位幸存者已经突围,那么是谁看到李连长最后牺牲场面的?各个版本中那些细致入微的场面描写,文学性比较强,但似乎距史实渐行渐远。

  在这三种说法中,我认为可信度最高的当属第三种——“牺牲、突围同步说”。讲述者毕竟是当时小孤山战斗的亲历者,而且李福胜对战斗的回忆基本没有可疑之处,符合逻辑推理。

  (二)牺牲方式

  1.避免被俘,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在李天峰的回忆中记载:“到后来仅剩一颗子弹,李连长为了不让敌人活捉,宁死不屈,为人民光荣牺牲了”。[10]

  李天峰虽然对战斗起始情况较为熟悉,但由于在上小孤山前就已撤走,他对后面发生的战事并不了解,因此他对战斗经过的回忆可信度不高。对李连长牺牲的具体情况,他的消息来源只能是传闻,并且因其不是五军战士,距消息源较远,与真实情况产生偏差在所难免。他的这一提法,不仅与李福胜提供的回忆材料出入较大,且至今未见其它佐证材料,因此不能采信。

  2.自留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说

  这种说法极其流行,且文学色彩很浓。

  杨立书、刘文新等学者都持此观点。杨立书在《十二烈士山》中说:“残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李海峰命令仅剩下的四名战士在夜幕掩护下撤出阵地。这时他的子弹已全部打光了,他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等待着蜂拥而上的敌人。阵地上死一般的寂静,敌人战战兢兢地爬上来了,日伪军越聚越多,李海峰突地坐起,用尽全身力气,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11]

  刘文新对此描述更为详细:“张副官从已经牺牲了的勇士们身旁收集了3颗手榴弹交给了李连长。……他从班指导员和朱排长身旁捡起驳壳枪,又拣了两支装有子弹的连珠枪,把其余的空枪甩入到深雪窝中,然后来到李连长身旁。又一个战士爬起来,正和连长说话,他不同意撤出战斗,坚决和连长留在阵地上拼杀到底。李连长说:‘找机会突围出去。这是命令!’然后就描述李连长利用第一颗手榴弹爆炸掩护张副官和3个战士从西、北方向突围,第二颗手榴弹炸倒了4个敌人,“他们(敌人)来到李连长身旁,李连长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12]

  从逻辑上来说,除非有敌方对战斗过程的记载作为依据,否则这种说法是经不住推敲的。既然四名抗联战士已经突围至山下,李连长在山顶与敌孤身战斗直至牺牲的过程从何而来?

  3.被敌方手榴弹炸亡说

  在上文“牺牲、突围同步说”中,对此过程已详细引述。根据李福胜的回忆,李海峰连长当时手端空枪,口中怒骂。敌人不知道李连长枪里没有子弹,敌人或出于恐惧而投掷手榴弹将李连长炸死。

  八团一连是抗联第五军有名的炮手连,个个枪法精准,这也是战斗从凌晨能坚持到天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方占据山顶有利地形,日伪军从山下进攻很困难,不敢暴露身体,只能动用火炮轰击阵地,待一连战士弹药消耗殆尽后攻占山头。从这个角度就能够理解敌人为什么投掷手榴弹了。

(作者:贠占军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