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有微博爆料,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委名单刚确定,参评教师即开始送钱。一名刘姓评委为方便老师送钱,在酒店开了套房并广而告之。5日,湖南省教育厅已终止该评委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此外,网络也出现了为这位刘教授叫屈的声音,认为他办不成事则退钱,是一个很讲信誉的人。您看,腐败还有诚信腐败和非诚信腐败区别了哩,可见,腐败正在向专业化、细分化市场挺进。然而,倘若腐败成为生活方式,反腐岂非是难上加难?
所谓腐败成为生活方式,也就是腐败成为支配人们生活的行为规则,比如人们要找人办事,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送红包,不送红包就办不成事。在本次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风波中,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此人即为网络红人、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他在微博上用名“御史在途”。由于公开点名批评湖南本地官员的不作为行为、腐败行为,陆群成为了湖南官场的个性人物,也成为了不少网民心目中的当代包青天。由于批评高校评审腐败,陆群最近两三天收到了三四十位省内外高校教师发来的举报信,向他反映评审中的严重腐败问题。陆群认为,“职称评审中的严重腐败问题早已存在,大家从见不惯到习以为常了。然而,高教领域的腐败,是一个国家精英阶层的腐败……最终会摧毁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信心”。
高教评审腐败如此,照陆群所言,卫生系统的职称评审腐败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其他领域也一样。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是常识。本次亦有人将这些暴露出来的评审腐败行为称之为个别现象,然而如若某种行为成为“潜规则”,成为“习以为常”,这就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之所以称之为“个别现象”,是有人不愿意对现行体制毒瘤动刀子,因为一动刀子就破坏了既有权力所带来的既得利益格局。在有的人眼里,当官的目的恐怕不是为民做主,也不是由民做主,而是自己做主,旁人做不得主。自己掌握了权力,可以掌控别人的命运,也就自然迎来寻租空间。问题在于,高校职称评委们也算不上多大的“官”,这非官之官,一旦能决定别人的命运,居然也能迎来排队送钱的盛况,真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如若权力比高校评委更大的人呢?权力不正当使用的弊病所带来的腐败漏洞,可窥一斑而知全貌。
板子也不能只打在涉事的评委和体制身上,据说,送钱的教师中也有功底扎实、按正常实力也能选上的优秀选手,送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评委照顾,而是希望得到公平的竞争环境。又据说,某校有个优秀教师去年申报副教授,材料十分扎实,条件远超十年前的正教授标准,因过于自信而坚决没有孝敬评委,结果在评审中名落孙山。送钱未必评得上,不送钱却一定评不上,看来,高校职称评审行业果然已经形成了“潜规则”。潜规则的盛行就是腐败成为生活方式的开始。不行贿,无公正——这是人心的溃败。
警惕,但也要行动。(迅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