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五一”小长假前夕的北京西站,已是人流如潮。售票大厅内人头攒动,购票队伍已排至门口。记者在一列队伍后面刚站定,一名票贩子就问记者:“西安、太原、银川,您去吗?各地票都有,不用排队。”记者不禁感到诧异,实名制实行之初,铁路部门曾表示,实名制能有效遏制倒卖车票的违法行为。为何黄牛党屡禁不止,如今又卷土重来了呢?(5月2日《东方早报》)
黄牛党卷土重来,再次证实反倒票技术的失败。反倒票,以及缓解一票难求等问题上,铁道部已经搞过很多技术尝试,当初的预期也都十分看好,可当实名制购票技术再遭黄牛党“破解”之后,还有什么技术是不能破解的,这个问题,可能是最需要研究的。
而我以为,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管理体制与管理决心或叫诚意。而后一个问题或许是由前一个问题决定的,体制问题决定了管理决心的不够。以北京西站、济南车站卷土重来的倒票情况看,不是实名制技术手段不足以防范倒票,而是技术并未全部派上用场,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用别人的身份证也能买票,验票则是一晃而过,冒名乘车居然畅通无阻……这些问题与防范倒票的技术手段几乎无关,再高级的技术,面对铁路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乃至系统性失守与沦陷,都只能甘拜下风。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是缺少防倒票的制度与技术,而是铁道系统上上下下对制度的坚守,以及对失职责任、内外勾结等违法行为管理与查处的无力。
历年春运暑运及小长假期间,媒体与网络曝光的明目张胆的倒票情况,一些深层疑点都被指向铁路内部,比如售票窗口的第一张车票即被“秒杀”,而相关部门和人员又都支支吾吾。甚至,旅客、网友发到网上的视频证据,也都被铁路相关部门以“专业解释”澄清,而所谓“澄清”往往经不起推敲,不能服人,可相关部门又懒得作进一步回应。于是公众的“误解”也愈深。
济南车站的黄牛党称,“我干这行多少年了,哪怕真被查了我也能打招呼让你上车。”黄牛之说当然不知真假,但他们的底气与“能上车”的事实应该更能说明问题。并且,窗口已经无票,车上空位却不少,不会是有意照顾黄牛党的生意吧?还有,一边抱怨实名制验票工作量大,一边是省时省力的“电子客票”不受待见,如何解释?
实质问题,我看是中国铁路企业的生存环境太好了,不论某些管理者,还是从业者,都太过安逸了,小小的“买票难”也好,倒票不治也罢,并未提上很重要的位置。(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