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纸电报,影响红30军甚大。后来学习主席著作,其中有一句我感触最深”
1936年,是阎红彦军事生涯中引以自豪的一年;这一年,他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东征北战!
2月,曾经纵横黄河两岸的阎红彦,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军沿河游击队司令员,蔡树藩担任政委。当时,党中央为了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决定红一方面军“借道过晋”抗日救国,兵锋直指山西军阀阎锡山。2月17日,在《全力争取东面胜利与二十八军的行动部署》指示电中,毛泽东有这样的指示:“恩来暂时指挥重心移至清涧县委驻地,指挥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及阎蔡所部,沿河西岸七八县群众动员,沿河东岸七八县拆毁堡垒,争取群众,东西两岸前后方之运输与渡河点之保持。”在周恩来亲自运筹下,红军沿河游击队配合红28军,在群众动员、拆毁堡垒和控制渡河点方面积极行动,保证了红军东征山西进退自如。
作为沿河游击队司令员,阎红彦积极发动清涧等地党和群众,日夜赶造渡船,还制作了一些羊皮筏子。在《红一方面军史》中,也有相关记述:“根据军委后方工作计划,前后方大力收集各种造船材料,征调造船和划船工人300名,加速建造渡河器材。至2月上旬,制成羊皮筏子100只、大木船4只,陆续运往沿河集结地域;选调了100名船工组成工兵连,准备随军行动。”对此,毛泽东一直念念不忘:“……东渡黄河的时候,渡船的解决,主要是靠阎红彦。阎红彦同志主动承担这个任务。”
2月底,中央军委以沿河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红30军,阎红彦担任军长,蔡树藩担任政委。为配合东征,阎蔡指挥仅仅600之众的红30军强渡黄河,一路迭挫强敌,毙俘晋军近1000人。在东征过程中,包括红30军在内的部队都有不同程度违反俘虏政策的现象,这引起毛泽东的关注。3月2日,他和彭德怀、杨尚昆联名发出给林彪、聂荣臻、徐海东、刘志丹及阎红彦、蔡树藩等的指示电,重申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必须向全体红色战士指战员说明优待俘虏特别优待官长的用意何在,以及对于清查敌军大小军官,一经解除武装,一律不得剥衣,不得搜身,不得打骂,不得捆绑,不得讥笑,而以热烈欢迎诚恳招待的态度向着他们,用此策略以瓦解白军。”这份电报在红30军传达落实后,全军上下瓦解敌军的工作得到很大提高,因此阎红彦印象深刻。后来,他回忆说:“一纸电报,影响红30军甚大。后来学习主席著作,其中有一句我感触最深:‘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5月,红一方面军发动西征作战,红30军奉命巩固后方,防止晋军西渡黄河夹击。当时,毛泽东在指示电中明确要求阎红彦:“三十军以迟滞晋敌西进之目的,五月十八日由现地出发,取捷径以五天行程进到宋家川(镇名,今为陕西吴堡县县治)附近活动,相机破坏敌之碉垒,并迫近河边游击,以阻扰敌之渡河。”出兵前,彭德怀则交代:“你们声东,我们击西。你们声东动静大,我们击西就无后顾之忧。”阎红彦心领神会,积极佯动,频频出击,确保了西征的顺利进行。
6月,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兵分三路,向党中央驻地瓦窑堡(今为陕西子长县县治)发动进攻;6月14日深夜11时,毛泽东急电阎红彦、蔡树藩,并委以重任:
阎蔡:
甲、东北军分三路向瓦市前进,明(十五)日可进至永坪、蟠龙、安塞之线。绥(德)清(涧)敌人有配合可能。
乙、我军决定出瓦市准备作战。
丙、三十军得令后应以三天行程限十七日赶到延水城集中,准备侧击由清涧或由永坪向瓦市前进之敌。……
军情紧急,毛泽东一声令下,阎蔡指挥红30军立即连夜行动;6月15日凌晨,阎蔡又收到毛泽东于2时半发给彭德怀、左权、聂荣臻、徐海东、阎蔡等的电报,紧急指示:
……乙、估计到瓦窑堡迟早必失,……中央及军委各机关准备移至洪德城、河连湾(注:今甘肃环县北部)一带……丙、军委决定:1.恩来留守东线,指挥东面各军及地方部队抗击进攻敌人,并布置中央及军委转移。……戊、……在干部及群众中应解释,中央迁都是为着直接领导和巩固新的更大的西北根据地,是为着更便利于发展东西的游击战争,是为着更易于争取东北军,准备着新的回攻。
经过一番考虑,党中央又决定“迁都”保安县城(今志丹县)。在“迁都”过程中,作为“东线各军”重要部队之一,阎红彦部在瓦窑堡以北节节抗击,以空间换取时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转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四、“柳林、军渡之敌主力向临县进犯,留下少数三日被我阎团侦察排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