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开国将军丁秋生不接受任命而受处分

发布时间:2012-04-25 08: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初年(1912年)至民国14年(1925年),湖南省无年不灾,无县不灾;三湘四水,饿殍载道。

 1920年秋,丁秋生一家背井离乡,从湖南湘乡县莲花桥乡逃荒到江西安源。13岁时,丁秋生便成了安源煤矿六方井的一名童工。

 在《星火燎原》的一篇文章里,丁秋生曾记叙了那段暗无天日的生活:“我们凭着瘦弱的身体,在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的巷道里,借着暗淡的小煤油灯光爬行。遇到上坡时,脚尖蹬着梯道,手扒在地上,拖着沉重的煤箕,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下坡时,用头顶着、用双手撑着煤箕,脚蹬着梯道,脸朝地背朝天,一步一步地向后退着走。有的时候稍不留心,身上、腿上被煤块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为了完成资本家规定的定额,我们每天至少要干上12个小时的活。一天下来累得头昏脑涨、腰酸背痛。我们住的是几十个人一间的工房,睡的是5层床铺,人多房小,挤得喘不过气来。一到夏天,臭虫、蚊子咬得整夜都睡不着觉,吃的是发霉的糙米饭和不见油的辣椒煮白菜根,每天半饥半饱。至于穿的就更可怜了,破破烂烂,补丁加补丁,一到冬天,冻得哆哆嗦嗦。当时做工,最使人担心的是安全没有保障。资本家只顾赚钱,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安全设施极差,冒顶、穿水、瓦斯爆炸等事故经常发生。我当童工时就亲眼看到过六方井发生的一次瓦斯爆炸。当时矿上流传着几句顺口溜:‘背拖煤箕重沉沉,饥寒交迫牛马身,茫茫煤海苦无边,炭古佬日夜盼天晴。’”

 丁秋生的天空终于在1930年9月24日放晴了。

 这一天,毛泽东、朱德率二打长沙的红一方面军转进株洲、醴陵、萍乡、攸县地区待机。沉闷、灰暗的安源小镇突然喧闹、鲜亮起来,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井上井下、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奔走相告:“毛委员到安源了!”

 “毛委员要给咱炭古佬们讲话了!”

 史料记载这一天里:毛泽东“到红三军团驻地同领导干部谈话。召开军队干部和安源地方党干部联席会议,对安源工作作指示。出席安源群众的欢迎大会……”

 安源市苏维埃政府召开的欢迎大会,会场就设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楼前广场上,路矿两局呼啦啦拥来了上万工人。

 很多年以后,丁秋生脑海里还保存着那个下午的场景:烈日当空,纹风不起,热得人光着膀子都直冒汗。临时用木板搭起的讲台上,一字摆开几张方桌和几条长凳,讲台两边红色瀑布似的悬挂着两幅长联:“打倒资本家 工人求解放”,“砸烂旧制度 建立苏维埃”。

 他和几个半大伢子爬到讲台旁边的那株大柳树上,亢奋地俯瞰着会场:红军官兵成一个方阵坐在会场中央区;几百个儿童团、少先队员坐在会场前区;路矿工人和赤卫队员、农民方阵,则分布在会场的左区和右区。在工人纠察队的引导和纠察下,万余人的会场秩序井然。

 没过多久,两个穿着灰色粗布军服、头戴八角帽的人走上台来。会场上顿时沸腾了,人们纷纷站起来摇动着手上的三角小旗,高呼着口号。

 丁秋生留意到站在讲台上的那个高个子,脚上穿的是一双旧布鞋,而那个壮实的中年人打着绑腿,穿着草鞋。

 骑在树杈上的二伢子告诉丁秋生,说那个中年人是红军总司令,那个高个子就是毛委员。

  丁秋生趴在大柳树上,凝视着讲台上毛委员挥动手臂的身姿,倾听着那通俗易懂的演讲:工人们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是命苦吗?不是!根子是穷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所以,我们工人农民要解放,就要团结起来,拿起枪杆子,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打倒贪官污吏,推翻旧制度,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由工人农民来当家作主人。

  丁秋生多年想不明道不白的事,让毛委员几句话就给捅破了,点明了。

  当毛委员最后振臂一呼,号召工人、农民参加红军,投身革命时,大柳树上的几个伢子全都跳了下来,朝扩红点奔去。

  那天,红一方面军在广场四周设了十几个扩红招兵点,每个点上都挤满了报名参军的人群。除了安源周围的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仅安源路矿两局,就有1000余名工人加入红军队伍。其中有父子俩同时报名的,也有兄弟俩一起参军的。丁秋生看到离他不远的一个扩红点上,100多精壮过人的矿工,每人挑着一担黄色炸药在报名。那个扩红点上的红军干部,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喊道:“欢迎欢迎……”

  丁秋生后来听说,这些挑炸药的矿工编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工兵连。

  当时人们谁也不会想到,25年后,这批从安源参加红军的千余名矿工中,走出了包括丁秋生在内的十几位共和国开国将领。

  丁秋生和十几个当童工的半大伢子们,是在红三军团第三师特务连的扩红点报的名。一位红军干部问了问他们的年龄、籍贯、职业和家庭情况,便热情地表示欢迎,随即把他们带到火车站附近的一间房子里,去见特务连党代表。

  几十年后,丁秋生还记得那个眉眼清秀的党代表姓任。任党代表向他们介绍了一番部队情况,再三强调参加红军要自觉自愿。最后又叮嘱他们说:部队还要在安源休整几天,你们可以先回家做好亲属工作,争取动员更多的人参加红军。

  第三天,丁秋生瞒着母亲,跟着毛委员的队伍走了。

  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丁秋生作战英勇,多次参加敢死队,十几次挂彩负伤。1934年1月,丁秋生刚满20岁,便担任了红四十一团政委,成为中央红军中最年轻的团政委之一。

  这期间,他多次见到毛泽东就在离他不远的山头上指挥反“围剿”。尤其是长征到达遵义后,丁秋生调任军委干部团一营政委,更是常常能见到毛泽东。

  军委干部团是长征开始前由中央苏区的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等4所院校的干部、教员、学员合并组成的。所辖4个营的战士都是排、连以上指挥员。红军著名战将、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陈赓任干部团团长,红五军团主力第十三师政委宋任穷任干部团政委。这是中央红军最精锐的团队,长征中始终担负中央军委纵队的前卫和警卫任务。

  长征中,毛泽东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干部团一起行动。丁秋生经常看到他有时策马而行,有时徒步疾进。在敌几十万重兵的包围圈里,他从容若定地率领中央红军忽南忽北,时东时西,纵横于川黔滇边,穿插于敌重兵集团之间,迷惑调动敌人。

  但毛泽东工作繁忙,丁秋生一直没有机会和他说话。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