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消息:针对媒体报道“山西女商人变身副县长,被指15年吃空饷”一事,吕梁市委高度重视,已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和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4月22日《现代快报》)
这位女商人是否“15年吃空饷”,从记者采访所了解的情况看,似已没有多少悬疑。因为此人1990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文水县民政局仅仅两年,便在当时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中,与其丈夫一道,成立一家公司,到北京经商去了。1992-2007年间,她一直在县民政局领取工资,其中大部分工资在她回县时拿走,剩下的一小部分则作为福利,由局里发给职工了。
该局同一期间先后任职的三位局长,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均对此事作了证实。所以,“15年吃空饷”一事,应该不是此次调查所需重点厘清的问题。
笔者注意到,对这位女商人变身副县长,当地政界和坊间议论的焦点,不只在其“吃空饷”,更在其“变身”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用人弊端。虽说从商界进入政界的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并不鲜见,人们不必对此神经过敏地评头论足,但这位女商人“变身”过程所折射的问题,却是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
譬如,2007年,文水县拟将这位女商人列为县政协副主席候选对象,要求县民政局上报她已是科级干部的材料,可如果这么写,将与事实不符,其时该局局长对此未予同意。而此后不久,这位女商人却通过县领导将其人事关系转出,并很快成了科级干部。在权力干预面前,干部选拔制度成了摆设。再如,2010年4月,这位女商人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次年6月,她又从政协进入政府任职,当选为副县长。但有多人向记者反映,在这两次选举中,均有上级领导以“政治任务”为由,要求保证让她当选。似乎可以说,两次选举“成功”的背后,晃动着权力霸道的身影。
这位女商人之所以受到重用,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她拥有过亿的身家(其公司注册资本1.35亿元),二是她经营着一处所谓“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只不过,这个高尔夫球场,至今尚未获得国家批准,若谓之“胆大妄为”,恐不为过。
此次吕梁市委派出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如何,现在去说为时过早。笔者只是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在用人问题上有所警示,对重塑良好的官场生态有所补益。
周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