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胶老板”不能逃地方政府更不能跑

发布时间:2012-04-24 08: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阜城“学洋明胶”被曝销售给企业生产药用胶囊后,当地40多家无证明胶生产作坊被有关部门突击夷为平地。小作坊老板称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默许其存在,村委会、镇政府乃至县政府都扶持。阜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目前仍属贫困县,前些年曾发展过两个产业,均没有取得好效果。最近几年发展明胶产业,已初见成效。

  (4月19日《京华时报》)

 连日来,“毒胶囊事件”在整个产业链上全线震荡,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央视4月19日“新闻30分”报道,国家药监局已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

 “毒胶囊事件”的源头,“学洋明胶”所在地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注定太平不了。经媒体深度追踪,事情还远不止于单一的涉药“毒胶囊”。已有证据表明,学洋厂的工业明胶曾经流向食品生产领域,其中包括多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用于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以至于“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任何带“毒”的食品、药品,都浸透着经营者利欲泛滥的“毒良心”。从来不必奢望这些无良老板的自律,一旦东窗事发之后,他们能够受到毫不手软的严厉查处,而不是一“烧”了之、一逃了之或大事化小,已然是个不错的交代。但是,结合本起个案,我们很想再次探究的是,无论浙江的“毒胶囊”还是河北的“胶老板”, 纵然胆大妄为,他们又何以能在地方政府的眼皮底下,天长日久如入“无监管之境”?

 “学洋明胶”并不是阜城经济版图上的特立独行者。从综合情况来看,明胶生产已在当地形成不小的气候,一个新兴的“明胶之乡”与远在浙江的老牌“胶囊之乡”颇有隔空相望之势,正如当地官员所言“发展明胶产业,已初见成效”。如果没有领会错的话,其“成效”应该意指场面上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企业多、规模大。而这样的“成效”恰恰很成问题。

 当一味贪求数量多、场面大,“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胶囊也就难免不将扭曲的发展观裹挟,明胶难免不与变质的政绩观产生粘连。这样的格局下,“老板的产品”与“政府的产业”两相互倚,来自各个层面的监管与其投鼠忌器,最终不如不管,放任自流。

 据媒体披露,浙江儒岙镇“胶囊之乡”其实早年就曾曝出原料存在“劣迹”,却不了了之。而阜城县古城镇前宋村,直到央视4月15日曝光之后,才突击将甚至已经生产了十多年的40多家无证明胶作坊一并摧毁。何况,曝光当晚推土机连夜进村的举措,很难说是雷厉风行的积极查处,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值得推敲。按理说,这个时候紧急查封以供调查取证,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神速地夷为平地。

 无论“胶老板”还是“胶囊老板”,只要违法了,这次都应该在劫难逃,以儆效尤。而负有监管职责的当地政府难辞其咎,也绝不能跑,起码该好好总结教训,加以反思。壮大产业经济,这样的政绩诉求原本无可厚非,这样的发展路径也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就在于,一个产业的体格“健壮”与体质“健康”,往往并不是一回事,如果顾此失彼,甚至讳疾忌医,这个产业就算是再大的“巨人”,也会迟早说倒就倒下来。

(作者:黎明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