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从植树道歉开始让敬畏民意程序化

发布时间:2012-04-24 08:59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局18日在青岛政务网刊登《关于我市植树增绿工作有关情况的答复》,对“植树增绿”行动忽视前期宣传和沟通工作,对市民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引起市民和网友的不满等问题,深表歉意。

  (4月19日中国新闻网)

 感谢“80后”女孩潘琦温和质疑政府决策之举。没有她认真的调研与质疑,没有她为之而付出的那些努力,青岛市斥40亿“毁草种树”之举便永远也不会低下高傲的头。虽然,质疑并没有叫停40亿种树之举,但是,青岛市园林局以及市领导已经认识到了尊重和敬畏民意的必要性。不仅承认前期论证不足、忽略民意、方案未及时公开、方案设计有问题,还向市民们道了歉。如此的态度,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然而,我们担心,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位认真而大胆的潘琦,即便有了潘琦,也不一定有潘琦的好运气。虽然潘琦代表民意,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参与并改变了政府决策,但是,地方政府对于民意的尊重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程序不规范,结果自然存在失当的可能。如此看来,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青岛市政府“种树道歉”之中吸取教训。

 道歉诚可贵,但反思价更高。这是一封道歉信,更是一封“教会地方政府学会尊重民意”的普法教程。一方面,信中有对地方政府忽略漠视民意的行为,有明确而诚恳的反思;另一方面,这封关于种树的道歉信,也应该让地方政府敬畏民意上升到制度层面。

 青岛市的道歉信,具有范本的意义。事实上,按信中的“反思”,我们就能够找到一个政府敬畏民意的路子,找到敬畏民意的程序:其一,事前要进行科学而详尽的论证,而不是由一两个领导“拍脑袋”决定;其二,确定了的方案,要及时公开公示;其三,要及时听取市民的建议或意见;其四,要随时接受市民监督,对市民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必要且及时的解答。

 在决策之中,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搞“一言堂”,闭目塞听,这种现象必须通过可靠的程序来实现正义。当下,在民意逼迫下改变政府决策的事例并不少见,究其根源,恰恰在于民意被忽略甚至被强奸的现象屡屡发生。

 现代政治体制之下,最忌惮的就是政府决策脱离民意。造成财政损失事小,政府丢掉公信力事大。尊重和敬畏民意,确实应该上升至制度层面了。我们常说,政府是服务人民的政府,官员是服务人民的公仆,政府和官员要常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学会倾听老百姓的声音,这比任何形象工程都更容易塑造形象,比任何面子工程都更长面子。希望地方政府从青岛市政府的道歉信中学会一些敬畏民意的实际做法,将尊重民意当成实事来抓。

(作者:王传涛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