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物价温和上涨,社会真的可承受?

发布时间:2012-04-20 08:35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物价指数刚显出下滑势头,3月CPI涨幅又反弹至3.6%。作为主管物价部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由于城市化进程和资源、劳动力价格上涨长期不可避免,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不可避免,温和的物价上涨是社会可承受的。

  (4月17日《新京报》)

 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物价调控相当困难,CPI有所反弹,出现温和的上涨也是难免的事,但“温和的物价上涨是社会可以承受的”这句话从主管物价的国家发改委官员嘴中说出来却让人难以承受。

 首先,“社会可以承受”让不少人“被可以承受”。多数人的工资长期不见涨,可社会平均工资却年年涨,人们都说自己的工资“被增长”原因就在于平均。国家发改委的“社会可以承受”也是一个平均的概念,即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承受,一部分人难以承受,但一平均全社会就都可以承受了。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与家庭之间收入相差悬殊,虽然社会整体上可以承受物价的温和上涨,但这种整体的可承受对低收入家庭没有任何实质上的积极意义,对他们的生活困难不会有丝毫的缓解。温和的物价上涨不是每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承受,而是“被可以承受了”。

 其次,“社会可以承受”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档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说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是什么?怎么界定?笔者说不清楚,但总不会是、也不应该是“可以承受”的档次。同时,什么叫“可以承受”也说不清楚,没有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替代可以承受,但白菜豆腐也能承受;日吃三餐能够过,日吃两餐饿不死人也算可以承受,可这样的生活离温总理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相差何其远啊!面对物价的反弹上涨,国家发改委不认真查找原因,采取应对措施,而抛出一个“社会可以承受”的观点,实在有违温总理的民生思想。

 再次,“社会可以承受”会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一方面,“社会可以承受”的观点可能会误导相关部门忽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冲击,本该发放的物价补贴也不能及时发或不放了;二方面,会推动价格水平的继续上涨。资源价格的改革同CPI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可以承受”的观点会激发相关部门上调相关产品价格的冲动,水、电、气、油等社会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并直接和间接地推动CPI继续上升;三方面,会误导各级政府放松对物价形势严峻性的警惕。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小,影响物价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面临着滞涨的风险,各级政府本应该对物价形势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社会可以承受”的观点会让这种警惕性明显削弱,并导致CPI的大幅度反弹。

  有山有水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