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局务会议上称,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公信力最大的影响,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新京报》4月10日)
马建堂局长对统计领域的数字造假问题可谓是深恶痛疾。早在2011年,在接受媒体采访解释统计数据为什么频频“打架”的情况时,马建堂就曾说,“从近年来全国统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60%,可见统计数字存在严重失真。”
地方行政公权力为什么会干预统计数据上报?答案并不复杂。地方企业向上报送的相关经济信息数据不单纯是一种“数据”,还涉及地方政府的“形象因子”,掺杂着政绩、发展和稳定等复杂的权力诉求,因此在行政之手的操控下,上报数据比真实结果更“繁荣”、更正面或者“低调”、更“柔和”一些,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从这个角度上看,似乎近年来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打架”频仍,与数据造假有直接的关系。而正因如此,国家统计局最近推出的——“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举措,才被舆论寄予厚望,认为数据“打假”能防止和消弭数据“打架”。不过,在笔者看来,指望统计局一个部门的努力和“打假”来保障整个社会的数据信息真实规范,其实有些不太靠谱。
再来看另外一则消息:据中钢协统计,3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58.58万吨,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189.8万吨。而国家统计局“出炉”的数字,分别为183万吨和192.70万吨,相差8.2%和13.71%。国家统计局与中钢协的数据打架,源头在于企业报送的信息“两张皮”,而这“两张皮”的背后,其实也不仅是地方行政公权力的政绩虚荣,还有相关企业的“利益考量”和不诚信。换言之,因为数据造假而导致的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固然是失真的,但前者中钢协的数据也未必就真实客观。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当前的社会语境下,数据统计呈现出“多头管理”和“各取所需”的格局——有专业权威的统计局系统,有各个职能部门,还有各种行业协会,乃至地方政府。因为经济数据关乎各方利益,因而就有了站在不同角度、侧重点各有不同的“信息报告”,一旦信息发布出现“重叠”,数据打架就成为必然。
各唱各的大戏,各选各的演员,而数据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统计乱象”的根源问题不解决,国家统计局与其他部门、行业协会乃至地方政府的数据“打架”就不会真正退出社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