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去国外买国货”与“藏富于民”

发布时间:2012-04-17 07:00  来源:红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中国人要去国外买中国货?我一直以为他们看中的是产品质量。看来真弱智了!

 “为什么中国人要去国外买中国货?因为比在国内买便宜。”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日前在出席博鳌论坛时的一席话再一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同样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国外消费者却总能享受比中国消费者更低的价格,是什么原因驱使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去国外采购?为什么中国商品在国内卖的比国外还贵?(4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到海外回购“中国制造”,新闻点正在于在国外买中国货比在国内购买还要便宜。比如,一条中国产的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售价折合人民币也就两三百元,但在中国国内的专卖店却至少要卖700元;一双中国产的耐克旅游鞋,在国内动辄七八百元,而在美国的一些大卖场上,只需要三四十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两三百元;一部在中国组装的苹果iPhone4S(16G)为例,在中国内地官网售价为4988元,在美国官网的售价为649美元(约4087元人民币)……对此,作为官方的商务部也有权威的调查: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对于绝大多数无法迈出国门的百姓来说,不是这样的调查报告,或许还真不知道,中国人在国内买自己生产的产品,比在国外买还贵,这是个什么道理?

 道理不难想象,税收及流通成本高是推高产品价格的主因。按道理说,明明是在中国制造,产品出厂前的成本基本相同,出厂后,我们增加了物流成本,卖到国外应该更贵一点,但现在的情况却相反。从商品的流通过程看,就是在流通、税收这两个环节增加了不少税费从而抬高了产品价格。说明白点,当商品进入流通环节后,在国内市场经营需要承担比在国外市场更高的贸易成本,比如,一个大的支出就是17%的增值税,然后就是流通环节的中间费——管理费、摊位费、进场费,等等——层层加价,结果推高了“中国制造”的国内终端价格,所以,税费过高成为推高商品售价的重要因素。

 商品价格高低,最终会转化为百姓的生活成本,甚至生存压力。就税负而言,《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排名第二位。《新民周刊》去年也做过关于“中国人一生要缴多少税”的调查报告,发现中国百姓缴税明细显示工薪族24%收入用于缴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税负竟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确实不可思议。或许有官员会否认中国的税负并不高,也不是影响百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缴纳的主体,贫富差距就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这样的趋势,不容忽视。

 就“国人去国外买中国货”这则新闻刊出的当天,《中国保险报》同时报道,中国员工工资不到世界平均一半,而中国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非常低,把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的投资”忘在了脑后,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低的根源之所在。前一天,媒体也报道了联合国首次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了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中国内地排名112。据此,物价和百姓的幸福指数,你能说没有关系?近几年,无论从中央主流声音,还是到地方百姓呼声,都提出要“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惟其如此,百姓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去国外买中国货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

 其实,还富于民只是一小步。当前,国内制造企业倾向于“重出口、轻消费”,这样的失衡状态,直接导致拉动内需乏力。有人提出,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贸易成本,为企业创造好的市场环境,这是其一。我以为,只有还富于民拉动内需才有真动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当然,很多统计不一定能够完全准确地反映情况,但至少给出一个信号。(古洪庆)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