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采访发现,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这一地区生鲜奶收购价持续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
1斤奶卖不过1瓶矿泉水,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产奶的收益不如卖牛肉赚钱甚至自己吃肉,奶户们做出“砍牛”的举动不奇怪。“砍牛”的现象,也曾发生在别的国家。据相关报道,秘鲁奶农协会曾宰杀了80多头奶牛,以抗议本国的牛奶收购价格过低。一名奶农说,宰杀这些仍有产奶能力的奶牛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目前销售新鲜牛奶所获的收益还不够饲养这些奶牛。
双鸭山市的情况,与5年前秘鲁的“砍牛”同出一辙。所不同的是,在黑龙江双鸭山市是散户们受害,而在秘鲁是奶农协会有组织的抗议,集体的力量肯定要比散兵游勇要大得多。在中国也有乳业协会之类的组织,不过成员多是乳企或是乳业巨头,代表着乳企的利益……当然,对低于政府指导价收购甚至拖欠奶资的行为,黑龙江完达山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坚持“按质论价”的结果,即集中榨奶的生鲜乳为每公斤3.1元,散收奶为每公斤2.80元,如果是四等奶,则连2.7元都达不到。
乳制品的质量关系到国民的健康,以“质量论价”成了让人信服的理由。就连双鸭山市的农户也承认,附近没有制冷罐等储存设备,奶户头一天傍晚挤的奶只能在自家铁桶里存放十多个小时,这一过程完全依靠奶户自觉维护,仅凭散户个人力量确实难保证质量。乳企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称,在价格上有区分是为了引导奶户向更规范更集中的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转变。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转变固然不错,但这样的要求对散户而言显得咄咄逼人。
在双鸭山市,乳源被单一垄断的背后,是不是也有暗箱操作呢?若真如此,奶企盘剥奶农,政府支持当地支柱奶企,散户奶农又缺乏维权的充分渠道……最底层的奶农孤立无援,任人宰割。奶农所处不公平的境遇令人寒心。奶企“合理”地压低收购价,侵占最底层奶农的辛苦钱,职能部门显然应该予以干涉。即便当地政府支持“以质论价”,而散户本身就保证不了牛奶质量,职能部门也能以帮助奶农提高牛奶质量的方式来善待奶农。诸如,转变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就近建制冷罐等存储设备,把散户集中起来,从而切实保障奶农利益。(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