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除了要扫墓和祭奠亲人外,还有踏青的习俗,这在古诗中就有充分的表现。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在《郊行即事》中,将我们带进清明时节前往郊外踏青的快乐之旅。
清明诗休闲色彩浓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郊外原野上绿草青青,野花盛开,远山也披上了绿装,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春色。畅游在春天里,穿过柳荫,欢笑着追逐那些随风飘舞的花瓣,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游玩。倦了,累了,便坐在溪边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边欣赏着如画春景,边喝上一杯美酒,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到了最后,作者还提醒人们,清明时节最适合郊游了,但千万别乐而忘返。
要论起将清明写得最生动,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温庭筠的《清明日》了:“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短短四十字,便将清明这天的景色及活动,诗情画意般展现在人们面前。
清娥飞舞在如画扇般的春景中,桃花和郁金香竞相开放。清晨,当各色花瓣上还挂着露水呢,人们便三三两两结伴去踏青。归来时微风拂面,马匹在帐帏旁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不知谁在那里偷偷射鸟,吓得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整首诗画面感强烈,生活味亦十足。
要论将清明踏青写得最巧妙的,则要数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作者没有从正面直接描述清明踏青的热闹和美好的春景。而是巧借梨花引出了人们对春天百花盛开的遐想。更用“半出城”“日暮笙歌”渲染了春游的热闹场景。而当暮色降临,游玩了一天的人们,意犹未尽地踏上归途时,那些被迫暂时离家的黄莺,又重新回到绿柳之上,更让人对白天的喧闹产生丰富的联想。
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则告诉读者,清明时节,去大自然踏青,这是最好的去处:“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在明媚的春光里,阵阵花香飘过,更有黄莺鸟快乐的鸣叫声。策马穿行在郁郁葱葱的柳树丛中,秋千荡在春风里,传来荡秋千人欢快的笑声,这是一幅多么醉人的春景图。
看来,古人崇尚休闲,享受自然,选择春光明媚的清明时节去郊游踏青,这种恬淡惬意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推崇与借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减压方式。(文/辽宁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