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主祭罗忠毅(左),司仪乐时鸣(右)。

 

七十多年前的那场英烈追悼会

发布时间:2012-04-07 08:37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多年前的那场英烈追悼会

  

廖海涛在纪念巫恒通牺牲大会上讲话。

 

  

  巫恒通追悼大会现场。

 每当清明时节,步入烈士陵园祭悼英烈时,我总会想起家乡父老对我说起七十多年前在我村新四军和老百姓一起隆重举行追悼、纪念抗日英烈大会的事。

 我的家乡是溧阳塘马村,位于茅山山系丫髻山南麓,处于丘陵与平原的转折处,与金坛、句容接壤。纪念的那位英烈,是当时的句容县县长、共产党员巫恒通。

 巫恒通是句容行香柘溪人。他从小读书刻苦,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无锡、句容、泰兴等地从事教学工作。他通过老同学管文蔚见到了陈毅同志,在陈毅同志的引导下,投笔从戎,联络句容地方武装力量组成了句容东北区抗敌自卫团,任团长。1937年11月改编为新四军新三团,任新三团团长。后又编入新四军第六师16旅47团。又因工作需要调离部队,任苏南第五行政区专员兼句容县县长。1941年9月6日,他与县机关部分人员在句容行香中心乡大坝上开会,突遭敌包围,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负伤被俘。他严拒敌人的威逼利诱,拒医绝食8天,壮烈殉国,时年三十八岁!

 句容行香有巫恒通的墓碑,句容烈士陵园有他的雕像,镇江烈士陵园也有他的名字。2005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英烈展》中,也有巫恒通。胞弟刘志庆花了多年时间,追寻新四军第六师16旅抗战的足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采访,陆续推出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他的学术文章、《罗忠毅传》和小说《风云塘马》中,对七十多年前那场英烈追悼会有详尽的叙说——

 1941年4月新四军第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16旅,罗忠毅任六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廖海涛任16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巫恒通英烈不幸牺牲的噩耗传来,罗、廖痛彻心扉,恨不得立马挥师跨过丫髻山,杀进句容城。可日寇正虎视眈眈,当时需要的是信念、力量、智慧,只能强压怒火。于是决定隆重公祭巫恒通烈士,教育、动员民众,激发军民斗志。

 1941年10月10日下午,秋风阵阵,黄叶飘零,塘马村东,河东岸的打谷场上搭起了高台,台上巫恒通烈士的遗像竖立正中,两边挂着一条条白布条幅,这是各军政单位和塘马地区各村书写的挽联。“民族英雄,万古流芳”,16旅挽联的八个大字刚劲有力,分外瞩目。台下有16旅46团战士、47团战士,中共苏皖区党委及苏皖区特委、苏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同志以及塘马村及邻村新典、邵笪、观阳、后周、黄金山等村的村民,黑压压的方阵挤满了打谷场。

 下午三点整,司仪乐时鸣宣布追悼大会开始。面对巫恒通烈士的遗像,罗忠毅、廖海涛居中,左边是钟国楚、黄玉庭、诸葛慎、熊兆仁,右边是欧阳惠林、王直、乐时鸣、许彧青。“向巫恒通三鞠躬!” 面对英雄,首长们、战士们、村民们整齐划一,三弯其腰,鞠躬敬礼。

 罗忠毅主祭,他接过注满白酒的碗,庄重地对英雄的遗像做了个敬酒的动作,然后转身把酒洒在台前地上,如此三巡。而后,罗忠毅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祭文,用深沉的带有湖北腔的语音宣读祭文。祭文介绍了巫恒通烈士的抗日经历,颂扬巫恒通烈士投笔从戎、举家赴国难的民族气节。

 祭文说:“巫恒通同志坚贞不屈,计绝食八日而气绝,死节之惨烈是抗战以来为所仅见,仿诸古贤文天祥、左懋弟,足以无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巫恒通同志的宁死不屈的民族尊严和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民族英雄,万古流芳……”祭文最后表达了军民为烈士复仇,完成烈士的遗愿,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的决心。

 紧接着是各县代表、16旅各部纷纷向烈士献花,塘马村的村民也献了花。献花完毕,政委廖海涛对全体军民发表演讲。他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誓死杀敌,为死难烈士报仇!”

 追悼会后不到两个月,1941年11月28日,惨烈异常的塘马战斗打响。16旅的将士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让塘马地区百姓和苏皖党政机关、旅部机关安全转移,而罗忠毅、廖海涛等16旅的将士们最后倒在血泊中……

(作者:刘志祥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