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竟有人推出了代理痛哭、磕头喊爹妈等一系列服务。为获得丰厚的报酬,“老手们”不到10秒钟,眼泪就能不断往下掉!
当金钱沦为衡量标准时,出现有些现象就见怪不怪了。代理扫墓的应运而生,似乎也在印证着存在即合理。只是,如此现象分明在说明,现代人除了剩下钱,已经穷得一无所有了:亲情可以被买断,祭祀可以被代理,人性却在被异化……有所为有所不为,金钱即便能带来便捷,甚至换取所谓的效益比,但当代理扫墓成为常态,却是对亲情和传统,予以无声的伤害和亵渎。
也许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因此让人搞不太明白。按理说,代理扫墓跟帮人送花求爱,似乎都是能让人理解的“你懂的”。但为何在网络上遭到围攻,并被大多数人不待见呢?或许,原因在于上帝站在求爱者这边,而代理扫墓却让上帝都不知怎么站。代理扫墓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人的“经济动物”性,但却有悖于扫墓的原旨所在,成为金钱击溃亲情的别扭浮世绘。
可以相信的是,接受并照顾代理扫墓生意的人,自然有其自认为充分的理由:实在太忙脱不开身,路途太远确实不便,有人代劳同样可表缅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理由的实质有时是借口,至少让人代理扫墓,就是在以借口之形式,行敷衍淡漠之实质。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本不该更改的是亲情。当代理扫墓喧嚣尘上时,亲情和传统的割裂,足以达到让人警醒的程度。
要论证代理扫墓的存在合理性,大可从社会心态演变,经济关系嬗变,甚至人情关系异化等角度,罗列一大堆充足详尽的解析。但这些却难以说服人的内心,尤其难说服扫墓形式下,所隐匿着的传统文化内核的延展。扫墓尽管是一种形式化祭祀,但当被代理等方式泛形式化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其让人代劳扫墓,还不如不赶这形式的趟,或变换遵从内心的方式记住先人。
扫墓祭奠亲人的习俗,其实更多的不关形式,而在于表达内心的情感牵挂。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但并非只有扫墓这一途径,更不应以世俗化方式去演绎。如果说,为逝者烧去香车宝马,甚至赶流行的Ipad或Iphone,是在严肃的祭祀中增加点趣闻,代理扫墓则剥下了祭祀的虔诚。与其让陌生人表演般地去家祭告乃翁,还不如莫去打扰另一世界的亲人安宁,好好活着即是最好告慰。(林小明 原题:代理扫墓:被异化的合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