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已经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意方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3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在中国的“伪意大利”品牌,究竟伪到什么程度?原来,不少号称来自意大利的品牌,事实上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那么,这些冒牌产品就没有具体的意大利企业作为受害者。因此,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的北京工作室负责人戴胜桥认为,伪意大利品牌横行中国市场扭曲的是整个意大利和意大利制造的形象。显然,人家是怕影响整个意大利的形象,即意大利的国家形象。
看来我们常说的“与国际接轨”,还有很大程度的差距。同样在品牌“形象”这个概念上,我们是借人家的形象抬高自己的形象,人家却认为是自己的形象被扭曲了;我们是把某些假冒伪劣当做企业的形象,而人家却当做了国家形象。对所谓的“知识产权”孰轻孰重,结果太悬殊了。
其实,意大利大可不必担心在中国的国家形象。但凡奢侈品,特别是皮具之类,能冠以“意大利”字样的,不但价格不菲,而且销路特好。戴胜桥也发现了,“在一个展会上,一个嘉加梦床垫标价3.4万元人民币,并且还号称该床垫零售价为6000欧元,比一辆汽车还贵。意大利真正的高档名牌床垫的价格不超过600欧元,只有它的十分之一”。而这个名为“意大利路易斯贸易有限公司”,根本子虚乌有,连地址亦为杜撰。一种商品只要印上“ITALY”就能身价倍增,说其扭曲了这几个英文字母,还真让人难以接受。这分明是一种崇拜和追捧,怎么会扭曲意大利的国家形象呢?这倒有点让中国的消费者不好意思起来,对人家的崇拜到了子虚乌有、不惜杜撰的地步,自己的身价也放得太低了。一旦我们也将其视为国家形象,就不是“扭曲”,而是贬低了。
好在我们还没有把假冒伪劣上升到国家形象的高度,这些问题属于“有关部门”的事。万能的“有关部门”总是能把大事化作小事,小事就像没事。尽管从“2011年7月,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向中国知识产权局递交了第一份‘伪意大利品牌’案例集,其中包括十个存在虚假的‘伪意大利品牌’企业。随后,他们又递交了第二份、第三份相关企业的案例集,向中国政府投诉”。似乎来势汹汹。但在中国还是要“有关部门”来解决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告诉记者,已经收到了戴胜桥提供的这些信息,因为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质检等不同部门,因此相关信息已经及时转送职能部门。
这就要怪意大利方面的小题大做了。我们这么多有关部门还在等待“转送信息”,你一个“北京工作室”就发现了?我们“有些事情的处理需要一些时间”的,以及“还有一些信息涉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恐怕一下子无法照顾到意大利的国家形象——因为,我们在这件事上,自己都不够“形象”的。相比之下,我们拿人家的品牌形象来抬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其中蕴含的肯定和褒扬是毋容置疑的。戴胜桥就不要太担心意大利制造的形象,更不必将其上升到国家形象了。 [作者: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