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天足会的勋章
近日,笔者在翻阅宣统元年(1909)续修的《古润金氏宗谱》时,发现宗谱卷三载有李恩缓等当时的乡绅名士为金氏先人所作“人物传略”多篇。其中“箴北传”记载了爱国志士金箴北(1882.8.8-1906.6.26)简短的一生,传略还述及他积极响应“乙巳抵制美货运动”,以“倡议绘图、给传单,备陈华工受虐状”之实际行动参与这一自觉爱国民众运动,以及其为解除妇女缠足之痛苦,“在镇首创天足分会”的史料,这段珍贵的历史文字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
金箴北其人
世耕堂金氏为镇江回族世家,于明初即定居镇江。据重修于宣统元年(1909)的《古润金氏宗谱》记载,姓氏缘于明洪武帝的御赐。
金箴北系金氏十九世裔孙,生于光绪壬午年(1882)六月二十五日,谱名金至忠,字贞伯,一字箴北。其祖父金全昌,字肇周,太学生。父金恒谟(字子嘉),布政司里间衔,性嗜书法,家藏古今名人墨迹甚多,内尤以郑板桥手录《丙丁龟鉴》至为珍贵。箴北先生“生而聪颖,以口呐故不良於言。垂髫时即从事丹青,善写真,传神逼肖。吾邑士大夫家得其片纸,珍若拱璧。”
二十岁后,箴北先生又“醉心新学,砚田所入悉购书报。”他是一位有志报效祖国的热血爱国青年,经常与志同道合之仁人志士“咸集书斋,讨论时事。”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让当时许多爱国志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其时,金箴北也和那些有志青年一样,立志远出日本留学,以求救国方略,终因父母未许而未能成行,他以此为终身遗憾。箴北先生“热心公益”,待人诚实,上慈下孝。
其父子嘉公于丙午(1906)春“骤得食噎之症”,“箴北寝食俱废,旦夕祈祷,愿以身代卒,”终因过度操劳,“方当强仕之年,竟郁郁赍志以没”,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初五日去世,终年25岁,生一子基成。
参加抵制美货运动
1894年,中美签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很多条款限制、歧视华工。1904年条约期满,美国要求继续保持条约,准备续订新约,在美华侨组织发出废约主张,得到国内各地响应。1905年美国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奉命与清政府谈判改订条约,条件更为苛刻,激起国人义愤。5月上海、广州、长沙、苏州等地发动反美爱国运动,上海总商会会长曾铸组织商界抵制美货,在上海提出“伸国权”、“保商利”的口号和抵制美货的五项抵制办法,即不用、不装运美货、不入美学堂、不作美买办,不受美雇佣等,并致电清政府外务部、商务部、南北洋大臣,要求拒绝画押,通电全国二十一个商埠抵制美货,引导全国各地的抵制美货运动。
在这场抵制美货运动中,各地纷纷成立了拒约组织,据《山钟集》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抵制美货运动的社团组织约有40个左右,其中就有镇江的民间爱国社团“励耻社”和“阅书社”。时金箴北和阅书社社员胡锡鸿积极组织镇江各界人士参与这场运动,胡锡鸿在致曾铸的信中还建议“大开国会”,领导全体国民拒约。金箴北则是“倡议绘图、给传单,奔走呼号,备陈华工受虐状。”面对清政府“倘有无知之徒,从中煽惑,滋生事端,即行从严查究,以弭隐患”的压制之危状,“箴北毅然无怯意。”
创设镇江天足分会
“天足”就是自然、天生的脚,“天足会”也就是反对缠足、崇尚自然天足的组织。据考中国妇女缠足的恶俗始于南唐后主李煜,他有一妃子叫窅娘,体态轻盈,能歌善舞,天生一副小脚,可以在桌子上跳舞,深得后主宠幸。窅娘以小脚而受宠,于是宫内妃子纷纷仿效,用布裹起小脚来了。宫廷流行缠足之风的消息传到宫外,于是民间也开始流行缠足。
所谓缠足,即在女孩五六岁时,用五尺长、二寸宽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童的脚上,把足背及4趾下屈,压至足心,被缠者痛得汗如雨下,双足鲜血淋漓者有之。经过长达数年的包裹缠绕,待女孩长大后就形成畸形的小脚,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缠足给妇女带来的身心扭曲的痛苦。
最早公开利用纸质传媒宣扬戒缠足的,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仅从1873年到1878年,该报就发表了多篇文章,力劝女性不要缠足,并以近代生理学、骨科学知识讲解缠足对人身体的危害,这些文章,在社会上开始产生一些影响。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望于1874年率先在厦门建立了一个拥有60余名妇女的“戒缠足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公开倡导不缠足的组织,但由于是外国人组织,并只限于教民,所以此会社会影响有限。1878年,英商之妻立德夫人在上海设立“天足会”,并在无锡、苏州、扬州、镇江、南京等地设立分会,利用广学会出版书刊广行宣传,尽管这些组织的活动主要局限在教徒范围内,但其客观的示范作用却是很大的,对中国新派人物的“天足运动”有推波助澜之功。
1897年6月30日,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发起成立“上海不缠足会”,制定《不缠足会简明章程》,宣布以上海为全国的总会,号召各地成立分会。维新变法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所从事的不缠足运动暂告一个段落,但崇尚天足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此后更多的知识分子、名流学者投入到天足运动之中。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上海又发起成立“中国天足会”,并出版《天足会报》,广为宣传呼吁,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发展迅速,当时上海参加天足会的妇女即有5万人。1900年2月,由台北中医师黄玉阶发起组织的“台北天然足会”成立。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禁缠足的懿旨,紧接着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纷纷响应。当时的一些私塾、学校教育中也出现了宣传不缠足的热潮。清末出版的一部国民读本教科书中就刊载了题为“缠足痛苦”的插图;天津教育工作者胡玉孙作词、张幼臣谱曲的《劝放足歌》成为当时上至师范下至小学必教的内容。继而各省城响应,纷纷成立“天足分会”。
镇江的天足分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箴北传》中如是记录了这段历史,时“海上诸志士创设天足会,箴北接志士函,在镇首创天足分会,复绘图详述天足之益,奔走不遑”,为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贡献。天足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发动放足的努力促使传统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不缠足新风潜移默化地向全社会渗透。据天足会1906年度报告,一些城市中不缠足的女子已不罕见,颓风败俗渐为改良,城市风气也日益呈现新的景象。
在东南地区,镇江“昔日学生凡有天足者,则难择佳偶,今也不然,所求者系天足之女,故天足之风大有进步”。镇江一个鞋匠“为贵家女于镇江、扬州等处,已成外国光皮之鞋若许”。这些勇敢的尝试无疑为新时代女子提供了崭新的行为示范。此后,镇江润商学校创办人之一的李雁湖于光绪末年和其女弟子颜轶莲等发起创办镇江天足会,提倡妇女解放,呼吁妇女放足,并于1909年在杨家门创办“天足会第一女学堂”,第二年又与邹宣瑾等在打索街创办“天足会第二两等女学堂”。
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达《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妇女缠足,不缠足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以放足增强女性的自强和爱国意识。此后,祸害中国妇女千年之久的缠足陋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政令禁止妇女缠足,这一封建陋俗才彻底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