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成为业界乃至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记者近日从实验二小了解到,新学期起该校将暂停评选“三好生”,而继续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取消“三好生”评选,是教育领域近年来比较集中的呼声。早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就曾呼吁,取消“三好生”的评选,希望通过个性化评比来代替,以减少对学生心理上的压力。此后,他在各种论坛上都大声疾呼,教育领域响应者众。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制度和环境中,“三好生”评选其实是很难取消的,或者说,即便取消了,新出现的所谓个性化评选,可能还会走“三好生”路线。
原因何在?主要在于“三好生”评选本质上是单一评价体系的产物,中高考以学科分数作为重要的标准选拔录取学生,而且又将“三好生”(省市一级)作为加分的项目。很显然,如果不对中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三好生”评选其实很难取消。
当前,一些学校主动取消“三好生”评选,这体现了学校的自觉性。如果此建议被采纳,可以解决学校校内取消评选但必须参加校外评选,以及“三好生”荣誉“利益化”等问题——既然“三好生”评选都取消,那么相应的加分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不改革中高考制度,教育所处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变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很难形成的。
因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这是比简单取消“三好生”评选,对基础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
就在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这是教育部继2011年将“研究制订考试改革方案”作为工作要点之后,再次提到要出台考试改革方案。当整体考试评价制度,都强调多元评价时,中小学还会坚持单一评价吗?“三好生”评选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