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东莞市政府出台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该措施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其中以反对声居多。多数人认为医患纠纷都是患者弱势,没必要把医院建成“堡垒”。(3月10日《成都晚报》)
近年来,医院加强安保、“重装上阵”的创新不断,振振有词的理由几乎完全一致:医患纠纷逐年上升,一旦发生纠纷,遇到不太理智的患者家属,会影响工作甚至威胁到医生的人身安全,保障良好的医院治安环境,可以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感。
医患纠纷确实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确实需要尽快化解这种社会乱象。然而,医患纠纷的形成,既有“医闹”肇事的因素,也有医院失职、失德的因素,具体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在是非不明的前提下,凭什么单方面强调医院的安全感,凭什么忽视了患者的安全感?这明显有“拉偏架”的嫌疑。
从表面来看,医院配置攻击型装备,或许可以暂时按捺住部分医患纠纷,却无助于医患矛盾根本上的解决,并容易激化患者与医院的对立情绪,最终促使医患纠纷的矛盾升级,实际上有点“火上浇油”的架势。
按理说,只要现有医疗卫生、司法、执法等部门能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即使产生医患纠纷,也会通过合理渠道心平气和地化解掉。医院错了,让医院及时赔偿、道歉,患者和家属有什么理由去闹?患者和家属错了,该抓的人抓起来,该赔的钱赔到位,医院何必斗气,医闹有什么胆子去闹?问题在于,当前的医患纠纷普遍缺乏权威的裁决机制,由医院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鉴定,往往倾向于帮医院开脱责任,一言以蔽之,医患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医院在走鉴定程序中是“常胜将军”,和医院心平气和讲理常常没戏,在纠纷裁决的“乱象”之下,出于迫不得已或者心存侥幸,“闹”便取代了“谈”,干脆图个“乱中取胜”。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用巧力去化解根本矛盾,用蛮力去“霸王硬上弓”于事无补。防范和化解“医闹”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公正、透明、权威的纠纷鉴定机制和处理机制,让医院和患者之间争议的问题有个明确的结果:是非明确、责任明确。只要双方的争议和质疑有个明确的“说法”,所谓的纠纷也就冰消雪融了。怎样建立一个医患双方都认可的权威机构,怎样确保纠纷鉴定程序拥有足够的信任权威,相关部门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宁琳净